***传奇鬼才:“七寡头”时代风光无限
别列佐夫斯基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本是小有名气的数学家,20世纪90年代初,“下海经商”成为俄罗斯各阶层人士的时髦选择,他也跳出了清汤寡水的“象牙塔”,一头扎进油水滚滚的商海。靠着犹太人天生的精明,他通过倒卖汽车挖到“第一桶金”,开了家银行;再用小钱赚大钱,低价收购“私有化证券”,集中起来换回西伯利亚石油公司51%的股份,并控股俄罗斯航空公司,还收购两家电视台、《独立报》和《星火》周刊的股份。区区五六年时间,别氏就走完了从无产者到亿万富翁的漫漫长路。1997年,在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对全球富豪的排名中,他的个人资产列全球第97位。
别氏的欲望随着资产一起迅速膨胀。他开始带着雄厚的资本为自己寻找克里姆林宫的大门。1996年总统选举前夕,13名财阀在别列佐夫斯基撮合下,联名支持谋求连任的叶利钦,还恭恭敬敬地为他凑足了3.5亿美元的竞选经费。别列佐夫斯基称自己的举措是苏联解体后一种前所未有的投资尝试,即“在政治领域投资”。
叶利钦连任后,别氏很快成为叶利钦身旁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被任命为俄联邦安全会议副秘书,地位相当于以前的苏共中央书记。据说,有一段时期,俄政府内阁部长的升降去留,高层的重大人事变动,都可以感觉到以别氏为首的七大金融寡头的“无形的手”在起作用。美国历史学家保罗?克勒布尼尔科夫称他为“克里姆林宫教父”。
***政治避难:“投资”普京失败远遁他乡
1999年,别列佐夫斯基在促成名不见经传的前克格勃特工普京继任总统职务的行动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原以为普京也会像叶利钦一样对他心存感激,与他保持特殊关系。不过这一次,他的投资失败了。
普京上任后却完全是另一种态度:他要与寡头们划清界限。他在克里姆林宫召见诸位寡头,与他们约法三章,表示既往不咎,但从今往后,寡头们只可闷声发财,不可干预政治。不仅如此,普京还推行了一系列铁腕政策,开始兑现自己在竞选时向选民许下的“消灭寡头阶级”的诺言。
自命“有功之臣”的别氏深感自己“受到了伤害”。于是,他开始利用手中的传媒工具,猛烈抨击普京的政策,在车臣、联邦政府体制、经济发展等问题上做文章。在公开场合对普京百般讥讽,让他难堪。特别是在车臣问题上,别氏与政府持完全不同的立场,甚至还向车臣反政府武装暗中提供经济支持。这种做法激怒了普京,他开始清查别列佐夫斯基在暴富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这对于普京政府当然易如反掌,哪个寡头会一身清白呢?
2000年初,俄司法机关指控列佐夫斯基参与了一系列欺诈案,当年7月,他辞去了国家杜马议员职务,随即逃亡英国。此前有报道说,他事先得到了利特维年科的通风报信,才得以侥幸逃脱牢狱之灾。而另外的几大寡头,不是和他一样亡命异国,就是被关入大牢。
2002年10月,俄总检察长办公室以诈骗罪正式起诉别列佐夫斯基及其同伙。同年11月,俄总检察院要求英国内务部将别列佐夫斯基引渡回俄。英国司法部门从2003年4月开始审理引渡别列佐夫斯基案,但却止步于当年9月12日,理由是英国做出了为别列佐夫斯基提供政治避难的决定。
***四处活动:打造反普京大本营
逃亡后的别列佐夫斯基依然非常活跃。有点口吃的他曾经这样放言:“我、我的钱不多,也就三、三五十亿美元。但我愿意拿出10亿,组建普京的反对党。”在伦敦的这些年,他“兢兢业业”地承担着“反普京斗士”的角色。
而且,他真的花了10亿美元资助反普京的组织和个人,其中甚至包括车臣的恐怖分子。他在《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英美媒体上刊登广告,提醒西方国家“不要相信俄罗斯”。在几个独联体国家相继发生“颜色革命”之后,他欢欣鼓舞地表示:“下一个就是俄罗斯!” 为了争取俄实现所谓“民主”和推翻普京政权,别氏不止一次说过,应该做出一些“牺牲”。正因为如此,有分析人士将利特维年科之死解读为别氏的“苦肉计”,以此获得向普京发起攻击的借口。
此外,别氏在逃亡后的前几年仍然掌控着俄罗斯的两家新闻集团。2003年,他声称迫于俄罗斯政府的压力,他不得不卖掉了公共电视台、电视六台和西伯利亚石油公司中的重要股份。不过,直到去年他还控制着俄罗斯著名的《生意人报》。他说,他在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破坏普京的正面形象”,把他打造成一个危险的反民主人物,并一直通过《生意人报》传播反普京的理念。
别氏曾说,这几年来,俄当局曾3次想要暗杀他。为此,他雇来众多高大强壮的保镖。每天,他乘坐的黑色高级防弹“奔驰”牌轿车后面,都紧紧跟随着坐满保镖的“罗孚”牌越野车。这个豪华车队还经常变换司机和行车路线,并极速飙车。不过,别氏似乎对这种提心吊胆的生活乐此不疲,一次次地急于把自己置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对别氏最新透露的宏图大计,英国外交部表示,他们不想再对斯特劳去年的表态做出补充。
(康娟)
(编辑: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