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有人说,美国人如今担心的事似乎特别多:坐在办公室里会担心受到袭击,送孩子上学会害怕遭遇绑架,头疼脑热就唯恐患上重病,吃东西就要担心疯牛病或禽流感。
真有那么多事令人恐惧吗?美国广播公司网(ABC)2月底载文说,美国社会现在“恐惧心理”盛行的现象纯属人为造成。媒体、政客、社会组织和企业
构成了一个完善的“生产线”,源源不断地“制造恐惧”,并“出售给”大众,其中“利润”不菲。 面对形形色色的恐惧,美国社会学者马克·西格说,“我们并非告诉人们别去担心任何事,而是要人们担心值得担心的事情,担心那些确实能够对你造成伤害的事情。”
个案+炒作=恐惧
美国社会学者巴里·格拉森纳说,“美国现在有个恐惧制造业”,“制造商们”先把人们吓唬住,然后再告诉人们,他们能在危险之中保障人们的安全。一些学者还揭示了“恐惧制造业”生产公式:个案+炒作=恐惧。
“媒体等向人们出示让人毛骨悚然的照片,讲述非常恐怖的事件。人们看到后便会觉得,那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事实上那只是偶然现象,”社会学者史蒂芬·杜博纳说。
ABC报道说,在这个“恐惧制造业”中,媒体首先脱不了干系。令人恐惧的事件已经成为各类媒体最常见的话题,比如“海滩鲨鱼袭人”、“恐怖杀人蜂”以及“食肉细菌惊现”等。
一些社会组织也是“恐惧制造业”的中坚力量。比如,在美国大街小巷常常见到的失踪儿童寻人启事,仿佛提醒其他家长:他们的孩子正面临巨大危险。
美国全国失踪儿童和童工求助中心主席埃尔尼·艾伦说,他的中心每星期雇用400人张贴数以百万计的寻人启事。这家机构还与沃尔玛等超市有协议,可以把告示贴到超市所有连锁店。铺天盖地的寻人启事不免让人觉得,美国每年都有无数遭绑架杀害的儿童,但据艾伦介绍,实际上“全美每年只有115名儿童像报纸上的一些报道那样失踪多日,最后遇害”。
诚然,115名孩子遇害确实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但还不至于令人觉得草木皆兵,但是社会对“恐惧”的炒作却干扰了不少家长原本平和的心态。“当父母们谈论孩子和那些绑架事件时,数字已经不再重要。无论是100名孩子遭绑架,还是1万名,他们都觉得‘那就是我的孩子’可能发生的事情,”学者丹·麦克金说。
在一项研究中,麦克金把失踪儿童寻人启事出示给一组家长,结果其中大多数人开始觉得应该让孩子在自己旁边寸步不离。一名母亲说,她甚至不允许孩子单独去公共厕所,“尽管孩子对此深恶痛绝”。
社会学者格拉森纳认为,绑架事件确有发生,但毕竟不具有普遍性。“与其他突发事件相比,孩子受到雷击或是患上心脏病的可能性甚至更大,”他说,“美国家长们需要担心的最后一件事似乎才是孩子遭到绑架。”
恐惧+宣传=收益
为什么媒体、政客、社会组织或是企业对“恐惧”如此青睐?用美国社会学者爱德华·哈洛维尔的话说,“恐惧可以吸引你的眼球。”
社会关注度就是“恐惧制造业”的“利润”,而这种“利润”有时相当可观。
对于媒体,“眼球”可能意味着更高阅读率。这种对“恐惧事件”报道的收益并不局限于事件发生当时,其长期效应可以持续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久。以绑架事件为例,如格拉森纳所说,这不是“一锤子买卖”,“只要遭绑架儿童没有音讯,你就会不断关注那些‘最新报道’,而当事情水落石出后,还会有全面总结。”
此外,对于社会组织,吸引“眼球”可能意味着吸引更多资助。对于政客,眼球意味着选票。“政客可以就民众的某种恐惧感,承诺立法或设立专项资金,从而赢得选举,”格拉森纳说,“我还真找不出哪名政客不曾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