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财富全球官方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 主办
 
主页 联系我们 链接财富网站
新闻
特别报道
人物聚焦
网上直播
图片
会议
·主题与简介
·日程安排
·演讲者
·会议地点
·体育圆桌会议
·文化圆桌会议
·参会名单
 
  资本市场
 
交行放弃两地同步上市方案,年内首先在香港上市
[2005-05-16 15:26]
 

  据彭博资讯引述,交行对上述税额大幅波动的解释称,这是所得税计算方式调整的结果,即根据有关规定,国内银行在向资产管理公司出售坏帐后,可申请税额减免,但具体优惠需与政府洽商。2004年,交行在重组中总计获得中央政府180亿元的注资;同时交行向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出售了账面值达414亿元的可疑类贷款,获取收益207亿元。在给予上述扶持后,政府取消了当年对交行的税收优惠,导致其净利润同比锐减63.8%。

  由此可以看出,交行受国家政策景响之大,对境外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比较负的因素。招股说明还披露,交行在2004年的资本总额为667.27亿元,资本充足率为9.7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6.77%。交行称,这一资本充足率是在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拨备后作出的。

  上述税额的大幅波动、不良贷款的拨备以及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式等问题,正是联交所今年4月4日向交行质询的内容之一。除此,联交所还提出以下一系列问题——汇金公司和社保基金所持股份在IPO后转为H股的合法性何在?汇金公司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它是否和交行构成关联交易?交行的独立董事是否够资格?目前交行共有五名独董,其中三名中方独董中有两人为政府官员,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谢庆健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陈清泰。

  上述质询中,引人注目的是汇丰、社保基金和汇金公司所持股份,均经国务院批准,在发行后全部转换成H股,并在一定的禁售期后可上市流通。这事实上是为社保基金的退出铺平了道路——这一点,正是社保基金等机构在最初入股时最为关注的。

  交行在招股说明中披露的几起案件及法律纠纷,也成为联交所质询的内容。其中,交行锦州分行与当地法院联手伪造法律公文核销银行贷款问题、交行上海分行代理金新信托乳品计划事件都有较为详细的公开报道,但2004年发生的交行太原分行资金被诈骗案则披露甚少。交行董事长蒋超良在今年初交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提及此案。据悉,此案可能涉嫌违规贷款,所涉资金上亿元,目前仍在内部调查中。另外,交行在大连投资的一处物业——大连华瑞酒店有限公司因产权不清仍陷法律纠纷中。因此,联交所就以上诸案质询是否将对交行上市产生影响。

  此外,交行海外机构在境外有大量直接投资,联交所为此质询其是否有违反相关法律之嫌。

  联交所并对交行上市后的国有股减持方案提出疑问。根据国务院2001年发布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其第五条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存量出售收入,全部上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办法》第五条于当年10月即被紧急叫停。之后,在国内上市的公司,其国有股东不必减持股份,而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则仍须减持,交行的国有股东显然在减持之列。就交行而言,其股东中除汇丰均为国有股东,理应于H股IPO后减持10%股份,并将出售股份所得上缴社保基金。但交行国有股东共有2000余个,在减持中的具体操作十分棘手。外界此前也多有传闻,称交行已获中央特批,可免于减持。

  而交行对联交所的上述询问答复称,交行的国有股东将逐年从其股份分红中抽取一定比例,上缴社保基金,并不违反《暂行办法》的规定。

  另“批”蹊径

  参与交行上市项目的人士向《财经》透露,在取消A股发行后,交行在H股的发行计划将做适当调整,但这位人士拒绝透露具体调整内容。

  此前,《华尔街日报》于5月5日报道,在取消A股发行后,交行决定把H股的发行规模从原定的约120亿港元上调至160亿港元。若以每股发行价2元测算,则在H股的发行数额约为80亿股。

  但彭博资讯引用交行内部人士的消息则表明,H股的发行规模不但不会扩大,还将减少:原定“8+4”的H股发行结构可能调整为“8+2”,也即,H股的整体发行规模,将由原先的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2%降至10%。其中,向公众发行的比例仍为8%,向汇丰定向发行的规模则缩小一半,由4%减为2%。

  截至目前,交行未就上述猜测做出任何正式回应。而据《财经》获悉,无论之前的“8+8+4”方案还是可能的“8+2”方案,都可能面临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主板)》(下称《上市规则》)中的有关法律障碍。根据《上市规则》,凡在H股主板上市的发行人,须保持其全部公众持股数额占其总股本的25%以上;同时,须确保其向公众发行的股份数额不低于其总股本的15%。

  《上市规则》尚对特定情况作出相应豁免:如发行人预期在上市时的总市值超过100亿港元,则其全部公众持股数额可豁免至最低15%;若发行上获得上述公众持股总额的豁免,则其向公众发行的股份数额也可豁免至最低10%。

  以此视之,早前的两地上市的“8+8+4”方案中,尽管公众总体持股比例达16%,超出《上述规则》准予豁免的15%的最低公众持股比例下限(按照《上市规则》,总市值远超100亿港元的交行无疑可以获得联交所有关豁免),但在H股的公众发行数额仅占交行总股本的8%,仍低于《上市规则》准予豁免的10%的最低公众发行比例下限;而在改为H股单独发行后,若《华尔街日报》所披露的方案属实,则H股将扩大发行至80亿股,占交行IPO后总股本的17%。在总计80亿股中,除非把向汇丰定向发售的股份数控制在总股本的2%以内,否则将难以符合《上市规则》关于公众持股比例最低15%的规定。

  对此,参与交行上市项目人士透露,之前的A+H方案本已是“特批”的结果,如今改以H方案上市,若有关方案难以合规,则毫无疑问仍将获得“特批”。

  A股:推迟的悬念

  交行上市自始至终广受各方关注。作为首家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试点,其成败与否关乎中行、建行未来上市的命运。2004年9月,监管部门确定交行以A+H方式上市,更令交行背负双重使命——既是首家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试点,亦为国内首家在香港和内地同时上市的试点。

  就交行本身而言,由于国内股市近年持续低迷,此时在A股上市,实非本愿。“但监管层希望资质好的公司在A股上市,让国内投资者也有机会投资好的上市公司,这个初衷是好的,也是有道理的。”参与交行上市项目人士向《财经》表示。

  为此,自2004年9月以来,交行一直在紧锣密鼓筹备A+H上市方案。“现在,监管层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考虑,突然叫停交行的A股上市方案,未免让市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感到无所适从。毕竟交行已经花费了相当大的成本去做A+H方案。”上述人士说。他还表示,单纯的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解决A股市场的问题,“而且现在集中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比如控制新股发行,乃至暂缓A+H试点方案,更加难以让人认同。”

  但在不少市场人士看来,交行取消A股发行计划并不会引起多大震动。中信证券投资研究部的杨青丽更直接表示:“市场没太大意见”。她认为,交行放弃A股对市场的影响,将比坚持上A股要积极和正面,“国内市场这么低迷,交行放弃A股反而有好处。”

  香港市场人士更持赞同态度。香港宝通控股公司董事总经理彭镜尘表示,交行改变发行计划,香港市场对此是“欢迎的”。“A+H本身就不太合理。”彭说,“无论从效率、成本上来说都不合算。”

  交行上市计划的变更会否影响其上市进程?香港证监会一位人士对《财经》表示,计划的变更意味着联交所新一轮质询和部分文件的更改。但如能“只争朝夕,加班加点”,相应工作应该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交行所需修改的内容应该不会很多,在香港的上市将会按计划进行。

  在监管层要求下放弃A股发行,对交行而言,也许取得了“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效,但对中国证券市场而言,也许失去了一次机会——A+H试点本可以实现监管层“让好的上市公司在A股上市”的良好初衷。实际上,在A+H计划流产之后,问题也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从目前看,交行A股上市只是暂缓,将来是否再上,还是一个悬念。如果将来再上的话,监管层是否仍坚持同股同价?到底是以净资产还是以未来收益来评判公司?

  上述种种,仍是未定之数。(来源:《财经》杂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自写短信 (0.2元/条)
  短信内容
中文最多55个字,英文125个字符。 还可输入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  
  手    机   密    码      
 
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承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