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财富全球官方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 主办
 
主页 联系我们 链接财富网站
新闻
特别报道
人物聚焦
网上直播
图片
会议
·主题与简介
·日程安排
·演讲者
·会议地点
·体育圆桌会议
·文化圆桌会议
·参会名单
 
  资本市场
 
交行放弃两地同步上市方案,年内首先在香港上市
[2005-05-16 15:26]
 

  不知是受到近期股市重压的影响,还是出于自身发展的战略考虑。交通银行最终放弃了在A股和H股市场同步上市的计划。

  5月13日,交通银行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层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交通银行将放弃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同时发售股票的计划”。这位高层是在参加交通银行与汇丰银行合作发行双币信用卡的首发仪式后告诉记者的。

  而刚从汇丰调往交通银行的叶迪奇在同一场合证实了该说法。叶迪奇称,交通银行仍计划今年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但在上海证交所发行股票的计划可能会在晚些时候进行。(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新闻链接:《交行上市变奏》

  取消A股上市的交行,将适当调整H股上市的方案,但其整体进程不会受影响,上市时间约在今年六七月间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交行)已放弃国内监管机构一度争取的A+H上市计划,暂缓在上交所上市,而转为先在香港发行。

  “五一”长假后,接近交行上市承销商的人士向《财经》确认了这一传闻。“交行一直准备以A+H方式上市,直到‘五一’前才突然改变了方案。”这位人士说。

  4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外界一般认为,交行暂停发行A股,正是为了配合上述改革——市场普遍不希望在此时有新股上市。

  这是继今年2月初以来,市场再次传出交行放弃A+H方案的消息。尽管时隔三个月,但两次传闻的背景十分相似。分析人士指,即便没有股权分置改革的因素,A股近年来持续低迷,交行在上海上市也恐难达致理想募资效果。

  对两次传闻,交行和上市承销商,均未正式回应。不同的是,此次消息传出时正值交行上市聆讯的关键时段——聆讯是H股上市的最后一道关键程序,交行必须就其初步招股说明书中的内容,接受香港联交所的质询。“如无意外,进入聆讯阶段的公司最终都可上市,聆讯时间一般为一两个月。”联交所一位人士告诉《财经》。

  去年9月,交行A+H上市方案正式确定,拟同时发行同等数量股份的A股和H股,计划募集总计200亿元人民币。发行时段或在2004年11月5日至年底圣诞节前,或在2005年元旦至春节之间(参见本刊2004年第18期《交行上市提速》)。然而,由于相关内部审核及法律工作之繁冗与耗时超出预期,上市时间表一推再推。

  今年2月初,交行正式向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及至4月开始接受联交所聆讯,其上市方案仍是A+H。如今,临门一脚之际又陡生变数,令这一中国首家谋求海外上市的国有银行的上市路程备显波折。消息人士向《财经》透露,取消A股上市的交行,在H股上市的方案将作适当调整,若因此遭遇香港市场的某些法律障碍,也将获得“特批”,其整体进程不会受影响,上市时间约在今年六七月间。

  最后关头,A+H方案流产

  2004年中,交行被定为国内首家同时发行H股和A股的公司,直接体现了监管当局的主观愿望。决策层希望业绩良好的公司能在A股上市,使国内投资者有较好选择,同时改善国内证券市场产品结构,推动其良性发展。但是,交行管理层自身最初并无在A股上市的想法。

  监管当局愿望虽好,但实际操作中因未有先例,存在诸多障碍。交行董事长蒋超良把这些障碍概括为“法律障碍、政策障碍、制度障碍”。而同时在两地上市的价格制定问题,则被业内视为最大的障碍。

  2004年9月,交行A+H上市方案公布后,在国内市场引起强烈反应,国内银行股齐齐下跌。投资者普遍担心,像交行这样的大盘股若以和香港市场相同的价格在A股发行,将拖累国内银行股乃至大盘。以往国内公司多选择先在H股首发,继而在A股上市的方案,其A股股价往往高于H股股价。

  接近交行上市项目的国内投行人士向《财经》透露,监管当局曾就交行上市的影响问题多次咨询承销商和财务顾问。后者的调研显示,大盘股在A股上市往往能够拉动股市上扬,如长江电力、联通等,交行上市也不例外。

  中介机构的调研或许并未完全将两地价格因素考虑在内。但参与交行上市项目的一位投行人士透露,对他们来说,“并不需要讨论要不要做A+H,而是探讨怎么做。”因为决策者的意图已非常明确,中介机构只需在A+H的框架中做方案即可。至于募集多少资金、定价区间等等,也是从一开始就匡算出来的。

  知情人士透露,交行A+H上市方案——在最近的决定之前——从来没有改变过。上市时间表之所以一再拖延,主要是因为内部审核和相关法律工作一直没有完成。“交行从去年至今一直在准备材料。”该人士说,“交行在各地有很多物业,仅这一项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核实评估,必要的工作流程不能省略。”

  据称,交行内部人士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按去年9月原定的两个发行时段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对于监管层在交行已经进入聆讯阶段行将上市之前决定放弃A股上市,业界普遍将其归因于A股市场不好。从2004年9月至今,沪市大盘整体跌幅超过20%。不久前,宝钢增发又令沪市大盘跌至历史新低,使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再次下跌。

  及至最近,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也并未给市场注入强心剂,相反产生更多不确定性因素。参与交行上市承销人士告诉《财经》,为解决股权分置,监管层需要营造某种市场环境,使市场供求相对稳定,而控制新股发行,包括推迟交行和神华的A+H发行计划,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然而,交行在H股上市的计划并未受到多少影响。上述人士透露,原本A+H就是相对分离的上市方案,“两边各做各的,完全分开来,只是同时发生而已。现在A股不上了,H股则可以照上不误。”

  200亿筹资计划

  《财经》获悉,交行于今年2月初向香港联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请中,已列明其A+H的初步招股计划。

  按照原定计划,交行将在两地总计发行97.68亿股,占其IPO后总股本的20%。其发行结构可约略概括为“8+8+4”:在A股、H股分别发行39.12亿股(各占发行后总股本的8.01%),另向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下称汇丰)定向发售19.44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3.98%)。

  IPO前,交行的前四大股东分别为财政部、汇丰银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下称社保基金)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汇金公司),总计持股67.34%,剩余股份由2000余名股东零星持有。这一股权架构系2004年6月交行重组后确定,之前,交行大股东仅财政部一家。

  重组后,交行总股本增至390.7亿股。其中,财政部增持50亿股,总股数增至99.75亿股,占股25.53%;社保基金入股55.58亿股,占股14.23%;汇金公司入股30亿股,占股7.68%。财政部增持股份与汇金公司所入股份股价皆为1元,总计80亿元;社保基金入股价格为每股1.67元,耗资近100亿元。中央总计为交行上市注资180亿元。

  重组中,唯一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为汇丰。汇丰以每股1.86元入股,持有77.75亿股交行股份,占股19.9%。汇丰为此总共投资144.61亿元。

  而在交行原定的A+H方案中,向汇丰定向发行19.44亿股票,正是为了确保其在交行IPO后19.9%的持股比例,维持其第二大股东地位。而财政部在IPO后持股降为20.42%,仍是第一大股东。

  交行的初步招股说明书披露,经国务院批准,汇丰和社保基金所持股份在IPO将全部转为H股,但未说明这两部分H股在多长时间内可以上市流通。

  两地上市定价问题一直广为外界推测。按照监管层力推A+H的初衷,是要实现交行在两地同股同价。尽管国内A股已开始试行询价制,但业内多认为交行最终发行价格将向H股看齐。依据交行2004年年报,其每股净资产收益0.13元,而香港市场银行股市盈率一般在16—20倍之间,据此推测,交行发行价格区间约在2-2.6元人民币之间。之前,交行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仅大致表示交行发行价将在“人民币3元以内”。

  综上所述,倘按原定计划,交行将在两地总计发行97.68亿股,筹资额约在200亿元至250亿元人民币之间。但外界普遍认为,每股约2元的发行价及总计约200亿元的融资额较为可行。

  但如今,A股发行突遭夭折,交行上市计划将做何调整?业内普遍认为,在IPO中折其一翼的交行,其整体融资规模势必缩小,在H股上市的具体发行结构也将适度调整。但这还不是交行上市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即便是按照原定的A+H方案,交行上市也将面对诸多考验。

  联交所质询

  交行向联交所提交的初步招股说明显示,交行在过去三年中的营运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182亿元增至上004年的280亿元,并称收入结构也有所改善。值得注意的是,交行净利润在2004年大幅减少,从2003年的43.76亿元降至16.04亿元。其原因,据彭博资讯引用交行内部文件披露称,是由于财政部在2004年取消了对交行的高达96.7亿元的税收优惠。

  交行招股说明显示,交行在2003年的所得税为“正的2.41亿元”,或许是当年获得一系列税收减免及返还的优惠之后,交行损益表上所得税一项为实际进账2.41亿元。而在2004年,交行损益表所得税项则为负61.46亿元,相当于实际扣税61.46亿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自写短信 (0.2元/条)
  短信内容
中文最多55个字,英文125个字符。 还可输入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  
  手    机   密    码      
 
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承建。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