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承办的第九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结果重磅出炉,在最终入选的来自45所院校的92篇案例中,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独占7篇,成为本次大赛中获奖最多的三所院校之一;在同月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中,学院MBA学生团队又在全国88所院校1500支团队中获得全国季军的好成绩。案例,已日益成为学院服务产业发展、培育领军人才的品牌工作,引发瞩目。
邀请专家进行案例论文写作培训
为学生复盘企业发生的故事
在国内高校为MBA开设的会计学相关课程上,普遍会讲到“财务共享”的概念。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书面内涵不足百字的抽象概念,北京交大经管学院会计系崔永梅教授团队系统梳理与中国中铁多年合作积累的丰富素材,精心撰写出题为《小支点,大未来:财务共享如何突围》的教学案例,后来入选全国MBA教指委“百篇优秀管理案例”。
作为案例教学的亲身实践者,同时作为学院分管案例工作的副院长,崔永梅介绍,案例教学是当前商学教育最好的授课方式之一,通过情景化、深层次呈现企业发生的精彩故事,让学生进入管理决策情境,在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更是能快速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这一点,学院企业管理系顾元勋教授深有同感。2006年,之前一直在企业就职的顾元勋来到经管学院工作。初登讲台的他在给本科生讲授《人力资源管理》时,发现学生对“企业组织”的概念难以理解,于是试着引用自己所熟悉的两个企业实例加以说明,没想到反应出乎意料地好。尽管那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但牛刀小试便获成功,一举坚定了顾元勋探索采用案例教学的选择。“于我而言,能够较好地利用曾在企业工作的经验优势;对学生来说,通过管理情境的再现,由抽象概念的学习转换为实际场景的考察,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多年来,顾元勋始终致力于案例研究和教学,成果丰硕。他撰写的3篇案例被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收录,2篇获评“全国百优”案例。其案例授课的课程则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之一,覆盖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层次。
2014年,北京交大经管学院正式成立案例中心,旨在推进管理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发展,促进中国本土案例开发与共享。成立四年多来,中心的工作始终以教学为核心导向,同时在师资队伍和案例库建设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学院花大力气资助教师参加哈佛商学院、巴布森商学院等国外和国内高水平案例课程培训,学习一流的案例教学模式,四年派出教师210余人。同时定期举办案例沙龙,组织企业高管、高校专家和学院教师开展交流探讨,至今已达50多场。通过大规模的“送出去”和“请进来”,目前学院已形成一支分布于各大学科的近百人的案例教学队伍,其中苟娟琼、顾元勋、刘德红、柯金川、崔永梅、周绍妮、肖翔、马忠、赵杨、李远慧、曾德麟、邢颖、赵健梅、周辉宇、张莉莉、何琳、谢纪刚、赵晓丽等多次获得全国级案例开发奖项。
另一方面,学院每年投入数十万元,设立案例开发资助项目,鼓励老师自由申报,案例经评审后进入学院教学案例库。为提高教师积极性,学院将案例工作全面列入聘期考核和标志性成果奖励体系,同时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社会实践成果验收的必需环节,这在国内高校中并不多见。近年来学院教师共开发原创性案例130多篇,其中近50篇被国内各大案例库收录,20多篇获评全国MBA、MPAcc、MV、MF等教指委优秀案例。在此基础上,学院投入资金购买哈佛、毅伟等顶尖案例库,作为教师开展案例研究和教学的重要资料。
这种成系统而高规格的培育,对于教师的提升是显著的。学院案例中心主任、金融系张莉莉副教授便是其中的受益者。她坦言,在担任案例中心主任之前,自己对案例教学几乎没有什么概念,因为工作原因接触案例之后,才如同发现了新大陆,感觉真的不一样。“知识爆炸和信息化时代,书本知识往往滞后,信息化手段又大大拓展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渠道,传统的上课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上课的体验很差。通过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模拟独一无二的企业管理决策过程,课堂氛围大不相同。”“特别是专业学位学生培养,强调的是实践能力,是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能最大程度地契合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期待。”短短几年的时间,通过参加美国哈佛商学院案例培训、组织和参与学院案例沙龙等,张莉莉从一个案例工作管理者,迅速成长为学院案例研究和教学的青年骨干。
在大力推动案例教学的同时,学院也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案例研究工作,以此提升管理实践水平和分析表达能力。比如鼓励MBA学生撰写以案例研究为主体的毕业论文,目前比例已高达80%以上;每年举办学院层面的校企互动的案例大赛,4年超过600人次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先后荣获总决赛季军等各类奖项12个。
组织学生开展案例实践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