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二:吃牛肉会感染炭疽杆菌吗?
【回应】 感染炭疽病主要在屠宰环节;吃煮熟的牛肉而染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通常情况下,吃牛肉感染炭疽杆菌的可能性有多大?炭疽病是怎么传播的?
鲍倡俊介绍,炭疽病分为三个临床类型:皮肤型、肺型和肠型。皮肤型炭疽占所有病例的95%以上,主要是在屠宰、剥皮、放血、切割、清洗加工感染炭疽杆菌的病、死牛过程中,通过破损皮肤和黏膜直接接触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非常罕见;肺型炭疽主要是在处理病、死牛的皮毛物品时,通过呼吸系统吸入;肠型炭疽是由食用了生的或者未煮熟的病、死动物导致。后两种概率加起来不到5%。也就是说,炭疽杆菌主要通过接触生牛的血液、脾脏等传播。一般情况下,吃牛肉,尤其是加工煮熟的牛肉及相关制品,感染炭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此,对个人来说,预防的重点是不私自屠宰,剥食病、死的牲畜(牛、羊等),不饮用生的牛奶、羊奶;发现病死的牲畜要向当地农林部门报告;经常与食草性家畜接触的人,如饲养员、兽医、皮毛加工者等应采取防护措施,穿工作服、戴口罩与手套等。”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介绍。
“上海市场上的牛肉都是定点供应,必须有动物防疫检疫证明才能进入上海。”顾振华表示,“有问题的牛肉肯定无法通过检验检疫,因此是不会流入上海市场的。”
本期栏目统筹:肖潘潘
链接
多道安全关 防治炭疽病
市场上流通的牛肉要过多道安全关。首先,农林部门会对活牛,尤其是来自疫区的牛进行检疫,防止病、死牛肉及其制品流入市场,这是防止人感染炭疽或其它人兽共患传染病(如布病)的根本性措施;其次,食品安全部门会对宰杀后的牛肉制品进行检测,防止未经检验的牛肉及其制品在市场上销售。
卫生、疾控等部门通过多项措施防治炭疽病:加大对临床医护人员,尤其是基础医护人员,有关炭疽等人兽共患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可疑的病人,并报告至属地疾控机构;疾控机构做好调查和诊断方面的技术储备,在接到疑似疫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开展调查、采样检测,对病例进行诊断或排除诊断;加强与农林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畜间炭疽等人兽共患病疫情发生情况。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也会采取相应措施做好疫情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