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兵败马尼拉,所谓的闭门总结迟迟不见下文,一出跌宕起伏的篮坛“宫心计”倒是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从中方教练组和队员集体控诉主帅扬纳基斯应对失利负主要责任,到《中国青年报》突然将“矛头”直指篮管中心副主任胡加时干涉球队战术和用人。从扬帅当众拒绝与笑脸相迎的胡加时握手道别,到《北京青年报》爆料“回击”,称“决绝挡手”为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一手导演。昨天,“剧情”还在持续更新,老将王治郅通过媒体为胡加时“喊冤”……
真真假假,几近“狗血”,有人戏言,若把这些天关于中国篮球的“故事”串联改编成剧本,定能拍出票房大卖的好片。可玩笑之余,现实却着实可悲。这样一出“宫心计”,将中国篮坛的乱局端上了台面。
原本就已暗流涌动的内部矛盾,随着一次惨痛失利集中爆发。面对来自上层和舆论的风暴式问责,所有人都忙着洗白自己,把脏水泼到别人身上。为了不成为“领罪”的,就得先为自己找到“替罪”的——多年来,这几乎成为中国篮球的一条“明规则”。只是,在这样一个集体里,从官员、教练到球员,谁又能真正置身事外?
从马尼拉归来以后,作为中国篮球的管理者,篮管中心的领导层非但没有共同面对困难,认真总结和分析失败原因,思考未来如何发展,反倒是相互推卸责任,甚至掀起一场看上去荒唐至极的“胡信大战”。在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篮管中心高层内斗风波中,且不论究竟孰是孰非,闹剧本身已经给中国篮球造成极其恶劣的舆论影响。
身为中国篮球的“掌门人”,信兰成应该拥有第一责任人的胸怀和担当。至于主管国家队的副主任胡加时,也大可不必扮演“无辜者”的姿态。在行政化色彩甚浓的中国篮坛,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看到这样一副典型的官场做派——政事不分,官办不分,官员们平时习惯了“指手画脚”、争功揽权,一旦遇到困难又忙着撂担子、求“清白”,似乎运动场上的一切与自己无关。
中国篮球的发展,需要清澈的环境、积极的能量和远离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与其在无休止的内耗和折腾中继续折损元气,不如彻底挖开泥潭,静下心来,找到中国篮球几近溃烂的根源。其实,相比于围观这没完没了的“狗血剧”,人们更关心的是中国男篮究竟通过马尼拉惨败总结出了哪些得失,未来的路又该如何前行?
如果能够通过这样一次惨败和风波,让中国篮球有所改变,付出的代价就算值得。怕就怕,希腊人扬纳基斯不是最后一个卷入“中国式斗争”的洋帅;“胡信大战”也不是最后一次保全乌纱的权力较量。那样,中国篮球就只能在这一潭“浑水”中,越“浸”越黑。
来源:文汇报(记者 谷苗)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