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河口山地蕉创新带动品牌建设 产业化向国外拓展
日前,首届香蕉节暨河口山地香蕉产品推介会在云南河口县举行,记者在推介会上遇到了刚刚年过40的种植大户常仕代,他的河口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跨境经营,种植面积达4000亩,国内的800亩的种植基地是国家农业部“山地香蕉标准化示范园”,在越南的3200亩由公司的农技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全部聘用当地农民,收获的香蕉又返销国内,今年总产量超过6000吨,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
常仕代说,“1988年高中毕业后就开始接触香蕉种植,经过不断的学习摸索在1999年承包了100亩地成为种植专业户,当时又赶上河口县政府大力推动香蕉种植,在水利设施修建、基础设施改善、种植技术提升方面给予了诸多优惠,没用多久在2006年就注册了公司,目前公司员工已有30多人。公司在借助国家的政策支持的同时积极投入资金搞自主创新和品牌化建设,国内基地是国家级的标准化示范园,申请了“人工山地环抱式采剥支架”和“香蕉茎杆施肥器”两项专利;2008年注册“云河”商标,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云河牌香蕉的市场已由起初周边的云贵川拓展到内蒙、新疆、黑龙江。”20多年事业的发展让常仕代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刚起步时家庭年收入不过万元左右,现在公司年产值过千万;当初听人说“开着奔驰宝马种地”,他觉得那是天方夜谭,玩笑话而已,而现在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从2003年买了第一辆车以来,常仕代现在的座驾换成了奥迪、宝马。
谈到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期待,常仕代告诉记者,“与云南接壤的越、老、缅有大量的荒地,相较国内,地价比较便宜,人工成本目前是国内的一半或更低,不管是出于经济或生态保护的考虑,希望国家可以出台更多政策鼓励企业到外投资,而产品特别是农产品返销国内,在进口增值税方面能给予更多的优惠,现行13%的税率对农产品而言,成本压力还是很大,尤其在市场价格波动下行时。”
早在1903年,河口就开始有了香蕉零星种植。上世纪七十年代,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知青将香甜可口的河口香蕉带到各自的家乡,自此,“河口芝麻香蕉”(因成熟时蕉皮显有褐色斑点得名)在全国慢慢有了知名度。
河口县常务副县长邓洪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河口香蕉种植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实施“六个万亩园”(万亩香蕉园、万亩柚木园、万亩橡胶园、万亩南药园、万亩菠萝园、万亩园)的背景下,河口山地香蕉种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产品远销四川、贵州、昆明等省市。
近年来,河口县委、县政府又进一步加大香蕉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按照“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牌市场化”的发展思路,鼓励和支持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香蕉区域布局,采取“协会+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香蕉产业化发展,先后注册了“蓝靛花”、“云河”、“云垦”、“坝洒”等4个香蕉品牌,其中“云河”、“云垦”牌香蕉先后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国内多个大中城市和日本、俄罗斯等国外市场。全县香蕉种植面积18.1万亩,年产优质山地香蕉达30万吨,产值5个亿。涉及全县10461户、52232人直接或间接参与香蕉产业发展,分别占全县总户数、总人口的33.40%和60%,特别是农村人口超过72%以上。香蕉产业带动全县物流、服务、包装等行业产值近2个亿。
十二五规划期间,邓洪彬说,河口发展香蕉产业将不再追求单纯地扩大种植面积,而是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更多考量生态保护的需要,做好陡坡地改台地,陡坡地退耕还林,加强田间小水利设施建设,提质增效,在不增加甚至是减少种植面积的同时使农民增产增收。(记者 李映青 何江)
实习编辑:范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