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问诊把脉”昆明市防洪排涝工作
建议
5条措施解决昆明内涝问题
上海市排水处处长马远东对昆明城市内涝治理提出了5条形象而生动的建议:
一、“嘴巴不能堵”
即城市的主要河道,城市道路的排雨口不能堵塞,要及时清理建筑垃圾,淤泥和各类垃圾;
二、“喉咙不能卡”
指城市的排水管道应杜绝断头管,或是堵塞管的现象,应保持畅通,才能迅速有效排水;
三、“肚肠不能改”
下水道应杜绝“三天一小改,五天一大改”的局面,做到设计规划到位;
四、“心脏不能停”
即强制排水泵站必须保持完好率,关键时候不能出现问题。他补充说,昆明现阶段排水以自流自排为主强排为辅,但随着河道淤积,强降雨造成河水水位上涨顶托,或水位高时反灌进入城市,自流排水反而会加重城市积水,所以就要改变传统自流自排的模式,启用强制排水的措施保障迅速有效地排水;
五、“肠胃不能胀”
城市排水系统以及主要泄洪渠道不能聚水而不排,不能被“胀死”。
马处长指出,在控制好源头的基础上,要是做到这5点,就可以基本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了。
治水 城市内涝怎么解决?
学理念
理念1 排水系统应注重大区域建设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张辰介绍了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理念。
一是排水问题只受地域性影响,而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排水系统要涉及整个大区域的建设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部门应该按责任和职能管理和负责,而不是单纯的按地域来划分界限。
二是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不应该建立在把问题从一地转向另一地的基础上。不能把上游产生的问题转嫁到下游去,拆东墙补西墙不行。应全面普查,合理规划开发,找到“治标又治本”的方法。
三是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现有设施。不可能将现有的管道设施全盘否定,不能搞“全城开挖”。应根据自身特点设计符合昆明特点有针对性的规划。
理念2 解决城市内涝要分轻重缓急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向平建议,昆明应该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城市排水规划,分清哪些是重要而紧急的事情。
近期规划包括加强抢险应急队伍的建设、提升强制排水能力以及成立应急抢险专项资金;中期规划应包括在重点淹积水路段建设调蓄池,梳理城内各条泄洪河道,普查各处管网设施并进行修缮、维护和清理;长期规划应包括建立一套全面的信息采集和调度系统,以及对昆明整个排水管网和河道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测评及建设整改使之与昆明未来的发展相适应。
学规划
规划1 整改规划先搞清楚基础数据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研究所总工程师方先金提出“昆明要对排水系统做整改规划,必须先把基础资料搞清楚”。
他说,在着手对排水系统做改动和调整前,前期准备工作很重要,而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普查和搜集基础资料。因为只有深入了解,认真分析现有的情况和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规划。基础资料包括:
城市管网信息,即管网是怎么分布的,全长有多少,径流量有多大,有无人员养护、清理、维修,管道之间能否衔接,是否被淤泥和垃圾堵塞等等;
泄洪河道信息,即河道平时上下游水量、流量,上游的水汇入哪些河道,河道的最大蓄容量,河道的泄洪能力,河道与管道之间可否衔接;
设备资料,即排水泵等有哪些部门管理、使用,哪些人负责维护等等。这些都是做准备打基础,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以后,规划做出来才有针对性。
规划2 规划设计要从管好源头做起
来自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的总工程师李捷女士站在“设计工作者”的角度,对昆明防洪排涝设计工作中需要主要的点给出了很好的建议。
在规划中首先要规定的控制建设用地的地表径流量。城市积水的产生,不是因为哪个单一的“点”造成的,而是因为周边整个“面”的水汇集形成的。因此控制了各点地表的径流量,就控制好了源头,才能使城市低洼处不积水或少积水。
李女士说,大量硬质路面和水泥地面无法渗水,给管网、河道汇水、排水增大了压力。建设项目应预留出一定面积的绿地或是修建调蓄池,使得水有地方可去,而不是全部都积到路面上、管道里。其次是管道设计应预留远期的规划容量,城市发展速度非常快,不应目光短浅,要作长远打算,为今后着想。
另外,“雨污分流”是个很好的做法,但雨污分流和雨水综合利用工程的实施要做到“三个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运用管道调蓄和生态调蓄相结合的办法,可以大大提高昆明的排水泄洪能力。(李竞立林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