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问诊把脉”昆明市防洪排涝工作
昆明“7·19”洪涝灾情的类型
链 接
昆明主城洪涝灾害分为以上游洪水为主的全流域型和以内涝为主的局部型两种。全流域型洪涝灾害由长历时、低强度、大面积的持续降雨产生,一般同时造成洪灾和涝灾,受灾范围广,危害严重。局部型洪涝灾害由高强度、短历时、小面积的大暴雨、特大暴雨产生,主要形成内涝,虽然受灾面积小,但由于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影响面广。“7·19”洪害属局部型为主的洪涝灾害。
借鉴 其他城市怎么做?
天津 应急调度系统汇总6方信息
“天灾无法避免,可是怎样最大限度的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天津市排水处总工程师杨宪云直入主题。
杨工程师为大家介绍了天津的成功案例——应急调度系统。天津市建立的应急调度系统整合汇总了6大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及时气象信息系统,自动雨量监测数据系统,河道水位监测点数据系统,积水点视屏监控及巡查信息,各个泵站运行的开关记录监控数据,市长视频会议机制。同时还增设了6个巡视组。
运用这些及时有效、综合的信息和数据,可使领导和决策层迅速掌握实时情况,对发生的各类情况进行快速分析、迅速反应,比如该强制排水或是该封路禁止通行都可以迅速采取行动。而一旦哪方面“掉链子”,6个巡视组就立即出动进行处理和增援,不仅任务指令可以迅速下达,而且还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管作用,这样基本可保障天津市排水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
北京 改革完善机制解决资金缺口
中国水协排水专业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刘达克先生同时也任职于北京市排水公司,他站在企业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了去年“北京7·21”洪涝灾害之后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他说,全市城市排水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多头管理,责任不清。排水管理往往与多个部门相关,涉及各个部门的协同工作和任务衔接,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死点”和“盲点”,出现无人管或因工作职责、范围出现重叠几个部门多头管的情况。最终造成管理体制混乱,责任不明确,无法正常工作。
北京对此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形成“管厂网合一”即排水管道、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统一合由市政处管理,责任界面划分就清晰了。改革管理体制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把责任界面划分清楚是立刻可行的。
另外,刘达克说,昆明城市排水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严重不足。昆明去年排水领域的资金需求量是1.6个亿,但实际仅发6000万,缺口就达1亿多元。而这还仅仅只是一年期内的建设资金和运行资金需求量,还没有计算管网的维护资金。北京管网的养护资金标准约是每米110元,昆明现有管网3400米,需约3.4亿元,缺口很大。没有钱,导致了昆明的管网是“不堵不冒不漏不塌”就没有人管。但如果日常就投入资金去养护清理管道,可提升整个管网的蓄洪排水能力,又反过来避免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就能省去更多巨额资金的投入,这才是真正“小投入,大回报”。
全国2/3城市出现过内涝
链 接
来自中国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的谢映霞女士说道,根据去年中国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对全国300多个城市进行的调查统计,其中有200多个出现过内涝情况,而且这一现象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据她分析,其原因如下:一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个是客观因素,因为自然环境在不断变化,现在极端天气较过过去明显频繁。过去多旱灾,我们就投入大量精力物力应对旱灾,而近期多雨水,特别是短时间中的单点暴雨降雨量特别大,而我们对涝灾的关注度明显不够;二是城市化的速度过快,市中心高楼林立,建筑物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造成了降雨中心的转移,降雨由原来集中在城外郊区变为直接转向城市主城区中心区,另外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带来了过多的硬质水泥地,增大了径流面积,造成路面积水下渗缓慢或者根本无法下渗,也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