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困难阻碍发展步伐 云南古籍修复缺钱缺医

2013-03-25 10:28:13 来源:春城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多重困难阻碍发展步伐 云南古籍修复缺钱缺医

小心翼翼

多重困难阻碍发展步伐 云南古籍修复缺钱缺医

书页残破程度严重

多重困难阻碍发展步伐 云南古籍修复缺钱缺医

杨利群正在检视一张非常残破的书页

一本本的古籍记载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鉴证了一座城市沧海桑田的变化。岁月匆匆,时间的印记在它们身上留下了“累累伤痕”,该如何治愈这些伤痕,让破损严重的古籍“涅槃重生”?

唯有经过古籍“整容师”的一双妙手、经过一番严谨细致的“修复手术”,才能延续它们的生命。

目前,云南省古籍总量估计约有120万册,共有21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尽管设在云南省图书馆(以下简称“省图”)的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做了许多工作,古籍保护成绩斐然,但由于缺乏经费、人才严重短缺、基础设施薄弱等种种问题,云南省的古籍保护、修复仍存在一定困难。

高水准

云南省216部古籍入国家名录

1912年以前的文献被称作古籍。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工程正式启动。2008年,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省图书馆成立,该馆的历史文献部便承担起了全省的古籍保护工作。

省图副馆长王水乔介绍,云南古籍藏书特色和价值在于丰富的汉文献典藏,目前,省图古籍保护中心有41万册(件)历史文献(包括1912年以前的古籍和民国历史文献),共有216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些典籍质量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入选的珍贵古籍全系一级善本。主要有汉文古籍、少数民族古籍,少数民族古籍如彝族的毕摩经、纳西族的东巴文和傣族的贝叶经等,省图主要承担着汉文古籍的保护、管理和修复工作。

“硬”投入

确保古籍修复有个好环境

古籍修复事业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它使许许多多即将消亡的古籍完好如初,继续发挥其文献和文物的作用。

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计思诚介绍,在省图建起古籍保护中心起,便加强了对云南省古籍修复中心的建设。目前,馆内设有专门的古籍修复工作间。在设施设备上,修复组配备了大功率空调机、计算机、数码相机、显微镜、电脑、切纸机、修复工作台、打眼机、压书机、纸浆补书机等,后又投资5万余元对古籍修复室的采光、纸浆修补机的进出水以及电路进行了改造。对已经陈旧的修复设备进行更换,专门重新购置了包括实木工作台10套、加湿机、电磁炉、微波炉、护眼灯等办公设备。同时,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还分批配发了纸张、透光补书板、活动裱板、裁纸板等修复设备。

为了更有利于开展修复培训,省图专门在一楼开辟了培训教室,配备了座椅、投影仪、音响设备、摄像机等培训用材。

在省图,有一间恒温、恒湿的古籍书库,配置了外为全钢板设计、里面是樟木箱的密集书柜,一些被精心修复的古籍会放在这里得以保存,同时也存放有珍贵的古籍。

这样的书库,在云南省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

好手艺

家传技艺修复历史伤痕

省古籍保护中心工作间内,杨利群在埋头修复一本彝文古籍。他出身古籍修复世家,技艺深得家传。他介绍,修护一部古籍有严格的工作程序,从古籍书库领取文献后,首先要制订一个完整的修复计划,建立修复档案,修复的纸张是一种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无酸纸。在修复上,要进行去污、揭书叶、补洞、接纸、衬纸、接书脑、包角等工序,浆糊是他们修复组的8个人自己制作,补好后,在通风处自然晾干,然后,用千斤顶压平整、裁剪,才算完成修复,力求“整旧如旧”。

不遇良工,宁存旧物。古籍不可再生。王水乔说,当受人力物力所限时,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悬搁”。这也是修复界近年来探索的结果,目前,如“护国司南钞”古籍中心就没有进行修复,而是精心保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