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以来,广东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以强烈的使命意识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以创新务实学习推动领导干部知识结构转型升级,着力破解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科学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广东科学发展新局面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来抓
要打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硬仗,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把加强学习和打造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干部队伍作为战略任务来落实。为此,省委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首先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促进领导干部知识结构转型升级,激发领导干部抓学习促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抓学习促转变。广东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东的改革发展。去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来粤视察时,明确要求我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广东要不负中央的重托和期望,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强化学习是政治责任的意识,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夯实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功底,增强领导加快转变的本领,这样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迎接新的挑战和考验必须抓学习促转变。当前,发达国家正积极探索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发展战略基点放在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整体竞争能力提升上,有的还力图把“碳排放”问题作为制约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手段。这迫使我们必须尽快转变高度依赖国际市场、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从国内来看,不少省市特别是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比广东起点高、行动快、力度大、效果好。面对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狠下功夫,既要解决好“要不要转”的问题,也要解决好“会不会转”的问题。只有熟悉和掌握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规则,了解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相关知识和世界产业发展最新动态,把握现代科技发展及自主创新的方向和规律,才能打造引领产业和科技发展潮流的专家型领导干部,从容应对新挑战新考验。
探索符合广东实际的转变路子必须抓学习促转变。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有自身的特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实际出发。总的来看,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势突出: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改革的底蕴深厚;市场主体的适应性较强,市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较充分;物质基础较雄厚,政府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较强;毗邻港澳,靠近国际市场,对国际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反应较灵敏,等等。同时,不足也很明显:开放起步较早,传统产业和传统生产方式比重较大;传统发展模式的惯性较大、转变较难;财政收入总量较大,一些干部群众对加快转变缺乏足够的紧迫感;人才和科技资源相对短缺,加快转变的技术支撑条件相对薄弱,等等。如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依托现有优势,集聚外部优势,增创新的优势,闯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加快转变的路子,需要我们加强探索研究,共谋转变对策。抓学习、促转变、谋发展,已经成为省委中心组成员和各级领导班子的自觉行动。
二、坚持以创新学习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以领导干部知识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要坚持以往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有效制度和手段,又要积极适应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的新要求,创新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开展积累式学习,补齐知识上的“短板”。精心办好“广东学习论坛”,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邀请中央部委领导和国内知名专家授课,既系统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深刻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广东冲击的实质和危害,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又深入学习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的现代产业、低碳经济、环境气候、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学习交流会,夯实谋划转变、科学转变的知识功底。
开展研讨式学习,增强科学决策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科学决策和正确指导。为此,从去年10月开始,新增每两个月一次的省委常委集中学习讨论会,在专家授课的基础上,展开互动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近两年来,省委中心组成员以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难题为主线,按照“定课题、定人员、定时限”的要求,分别就“深化粤港澳合作”、“建设广东现代产业体系”、“节能降耗和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自主创新”、“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等重点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理论联系实际、富有真知灼见的调研报告。及时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坚持边研讨、边决策、边落实,迅速将调研成果转化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开展开放式学习,汲取国际国内有益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东要赢得新的发展优势,就必须学习借鉴国际国内的有益经验。一是“请进来”。省委中心组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等,就“新加坡产业升级的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抵御金融危机冲击,促进共享式经济增长”等做专题报告,帮助大家开阔视野,理清发展思路。二是“走出去”。省委书记、省长带领中心组成员和市厅主要负责人深入华东各省市实地考察,认真学习上海、江苏、浙江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三是“集民智”。积极运用网络媒体问计于民,指导新闻网站组织策划“我为广东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征文活动,网民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发表了大量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共享式学习,激发集体智慧和创造活力。举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学习会,与会人员扩大到省直正厅职领导干部和21个地市级主要领导,共同听专家报告和各地各部门工作汇报,共同研讨解决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问题的40条措施;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用增量稀释存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举措;创新文化民生理念,制定了建设文化强省的中长期规划;规划建设“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出台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战略,促进“一核多极”发展;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政策,推动“先富帮后富”,等等。
三、坚持用务实学习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质的突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广东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核心,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必须围绕转变开展学习、用学习促进转变,在务实学习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解放思想形成转变共识。紧密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生动实践,坚持在继续解放思想中形成转变共识:国际金融危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建立科学的发展方式时不我待;广东单靠“外向带动”已不适应形势要求,必须向内外需协调拉动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只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水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还要把以人为本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等等。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产业转移,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加强研究探索转变规律。注重研究探索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处和短板,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理清工作思路:发挥基于外向型的产品优势,克服外需市场受限的劣势,努力扩大产品内销,推动经济发展由外向带动为主向内外需协调拉动转变;发挥传统产业基础好的优势,克服附加值低的劣势,努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转变;发挥软硬环境以及区位较好的优势,克服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的劣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善、财力相对雄厚的优势,克服人才和科技资源相对短缺的劣势,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挥区域间竞争活力强的优势,克服区域间互动合作相对不足的劣势,推动跨行政区域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发展由单极拉动向城乡区域协调拉动转变。
改革创新完善转变体制。深化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改革,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大部制改革,扎实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深化价格、财政、税收、金融、环保、土地、技术标准、知识产权、风险投资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构建起一整套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广东省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推动各级干部自觉投身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努力形成“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的用人导向。
改进作风务求转变实效。实施省委常委分片包干和重大项目省级领导分工负责制,建立“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的抓落实机制。省委常委会逐个听取21个地市级工作汇报,促进各地抓落实。分别召开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工作现场会,省市互动实地解决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完善暗访制度,加大治懒治庸、督察督办和行政问责力度。继续治理“文山会海”,切实克服形式主义。今年前三季度,我省经济继续向好,全省生产总值达315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6%,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来源:《求是》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