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农牧民成为生态保护最大受益者
在生态保护方面,如何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那曲地区始终坚持让农牧民参与林业建设,在提高农牧民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农牧民的增收,使农牧民成为生态保护的最大受益者。在生态保护经济效益凸显的同时,促进了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
西藏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农牧民增收19亿多元
截至2009年底,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重点区域造林试验等工程,实现农牧民直接增加现金收入4333.96万元,其中:森林生态效益补偿3927.92万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185.24万元,野保资金93万元,重点区域造林127.8万元。通过协调安居工程木材调运价格、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等,共为农牧民群众节约建设成本、挽回损失2572.72万元,其中挽回野生动物肇事损失947.49万元,节约安居工程建设成本1625.23万元。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成效显著。2009年累计下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3927.92万元,使项目实施区域4700多名农牧民管护人员,实现年人均增收现金5000多元。自2005年开始实施该项目以来,有效管护天然林面积203.9245万亩,管护地方公益林581.6595万亩,补偿基金累计6277.36万元,已下拨管护费累计3707.703万元,造林抚育费322.22万元。
退耕还林工程扎实开展。2009年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6335亩,兑现政策补助185.24万元。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地区共完成退耕还林25200亩,其中退耕地还林7200亩,宜林荒山荒坡造林种草完成18000亩,累计兑现退耕还林政策605.46万元。使项目实施区域1846户、8467名农牧民实现了年人均增收200元。
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程步伐加快。2009年共投入资金127.8万元,完成重点区域造林绿化2851.3亩,其中:嘉黎县1475亩,比如县532亩,索县70亩,巴青县774.3亩。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雇用农牧民群众150人,实现年人均增收1500元。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程自2007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341.8万元,完成重点区域造林绿化5295.8亩。
据地区林业局介绍,在42万平方公里的羌塘草原上,有荒漠化无人区、草原、峡谷等地貌,常年气温寒冷风沙大。全地区的生态系统主要分为草原生态系统、荒漠化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其中草原生态系统包括了草原荒漠、沼泽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保护那曲地区的生态环境,就是为那曲经济的腾飞保驾护航。(记者 赵书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