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地区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纪实

2011-04-14 14:39:22 来源:西藏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提要]  近年来,山南地区始终从构筑稳固的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突出污染治理,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

  近年来,山南地区始终从构筑稳固的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突出污染治理,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

  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山南地区始终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在保护中搞建设,在建设中抓保护,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据统计,“十五”以来,全地区共完成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6.68万亩。同时切实加强省道101线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绿色山南、生态山南建设,目前,沿线已划定原生态保护点8个,设立保护牌8处,保护区面积近2万亩,建立了沿线原生植被保护及垃圾保洁清理长效机制,明确了县乡村看护和保洁责任,省道101沿线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重点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得力。为防止交通、水利、旅游开发等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山南地区每年确定一批自治区、地区重点环境监察项目,制定《重点项目环境管理监督检查方案》,建立料场设置备案制度、施工前的环保要求交底制度、重点建设项目监管负责人制度,签订《生态环境保护协议书》,明确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同时,山南地区经常组织环境执法人员深入施工现场督促落实生态保护措施,规范设置取弃料场和临时施工营地,严肃处理施工中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制度,对需要环保专项验收的项目必须通过环保验收后,项目才能进行终验,有效减轻了重点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重视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在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山南地区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乡村有组织的开采建筑沙石,规范取土行为,严禁无序开采,四处开花,破坏生态现象的发生。在积极引导群众使用铝合金、水泥制件、工字钢、竹席板等替代建材的基础上,与建材企业协作研发了成本低、质量好、环保耐用、贴近民风民俗的新产品水泥预制斗拱,达到了降低群众建房成本,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据统计,2007年,全地区共节约木材8349立方米。同时,以小康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实行了以人畜分离、改水改厕为主要内容的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农牧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农牧区清洁能源推广力度加大。山南地区在农牧区大力推广和发展了以沼气、太阳能灶为主的清洁能源,着力改善了农牧民生活能源结构, 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爬地柏、沙生槐、草皮等原生植被。截至目前,山南地区农村户用沼气已累计建成9817户,发放太阳灶4万余台。农牧区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有效遏制了由于农牧区能源短缺对生态环境和植被造成的破坏,增加了农牧区能源的有效供给,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无害化,家居温暖清洁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次仁龙布 李文健 梁军)

新闻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