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态保护篇:守护西藏碧水蓝天

2011-04-14 14:42:27 来源:西藏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提要]  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张永泽说,国务院通过《规划》,安排大量资金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正是出于对西藏生态环境重要性和脆弱性的考虑,更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谈到西藏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张永泽是这样解释的:“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和高原的良好生态,我国的鱼米之乡恐怕要成为沙漠地带了。

  专项投资让《规划》有序进行

  自《规划》实施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力度。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切实加大对我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自今年开始设立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专项投资。

  按照紧紧围绕《规划》目标,突出重点、区域集中、建成后效益能够较为明显的原则,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3亿元的专项资金,计划实施6项工程。其中,在生态保护方面包括:天然草地保护工程中的鼠虫毒草害防治工程、重要湿地保护工程。鼠虫毒草害防治工程将重点在自然条件较好、有水源灌溉条件的区域实施。同时,从今年起,将加大对《规划》投入,全面实施生态安全屏障的3大类10项工程。

  资料图片:阿里地区退牧还草项目实施地扎达县土林深处的草场。为实现西藏草原生态良性循环,西藏自2004年开始投入15亿多元大规模地开展了“退牧还草”工作,退牧还草工程在7个地(市)的27个县安排了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任务5611万亩,在禁牧草地安排补播1643万亩。通过对草场采取禁牧、休牧和补播等措施,使退化草地的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植被覆盖率和产草量分别提高了55%和30%。(图片来源:中国网)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截至2009年底,《规划》中项目共到位投资178301万元。其中,生态保护工程中的天然草地保护工程子项目――退牧还草工程于2008年和2009年已分别到位投资20675万元和21079万元,使2020万亩天然草场得到保护与恢复。该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国家已累计下达建设资金11.5亿元,实施天然草原禁牧围栏2931万亩,休牧围栏2680万亩。

  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2008年和2009年分别到位投资658万元和1351万元,完成昌都和山南地区森林重点火险综合治理及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保护区建设工程2009年到位资金500万元,实施了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重要湿地保护工程2009年到位资金1000万元,开工建设了桑桑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工程中小水电替代燃料工程2008年和2009年已分别到位投资37480万元和27774万元,完成昌都地区察雅县宗沙、林芝地区墨脱县、日喀则地区亚东等水电站建设,新增和改善了近1.5万人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农村沼气工程2008年和2009年已分别到位投资21347万元和15500万元,完成了11个大中型沼气、10个“一池三改”养殖小区和548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使12.4万户农牧民用上了安全清洁的新能源。

  目前,自治区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其中国家级9个、自治区级14个、地县级24个,保护区面积达41万多平方公里,占到了全区国土面积的35%,居全国之首。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保护区内受到良好保护。国际动物学界认为,已经灭绝的西藏马鹿在保护区内被重新发现,并且种群在不断扩大。藏羚羊种群数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已达到15万只左右。(《西藏日报》记者 晓勇 张黎黎)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新闻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