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纪实

2011-04-14 13:24:50 来源:西藏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提要]  那曲地区规定各试点县、乡(镇)按照区、地两级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了本县、乡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稳步开展试点工作。

  藏北草原的“绿色经济”――那曲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纪实

  继草场承包之后,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一项重大举措,更是为牧民群众谋长久利益之策。

  随着现代牧业产业化的进程,人、草、畜矛盾日渐突出,草原载畜压力大,草场退化较重,保护草场植被,寻求共同的平衡点尤为重要。2009年,那曲地区的聂荣、安多、班戈三县成为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县。以新的载畜平衡点为突破口,三个县原合同载畜量为522.04万个绵羊单位,新的平衡点为312.36万个绵羊单位,享受减畜补贴为209.68万个绵羊单位,按每只绵羊单位奖励补助50元计算,三个试点县的补助资金为10484万元。

  一年来,占全地区草地总面积29.76%的草地不仅获得了休养,广大牧民群众的利益也相应得到了保障。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了广大牧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被群众喜称为“子孙工程”。正如安多县多玛乡的次仁扎西形容的那样:“虽然我们实际的牲畜数量少了,但是我们的收入却没有影响,国家想方设法为我们牧民着想,而且还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我们很感激,也完全支持!”

  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落实责任

  为了保障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顺利开展,那曲地区及时成立了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试点工作。各试点县农牧局等成员单位共抽调了20名业务骨干到试点工作办公室开展工作,33个试点乡镇共配备专职工作人员65人,地区和县共拨付20万元办公经费,为地区和三县顺利开展试点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实行干部包片制度,建立了地、县、乡、村四级责任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那曲地区规定各试点县、乡(镇)按照区、地两级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了本县、乡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稳步开展试点工作。同时积极举办培训班,培养业务骨干,截至目前,各试点县、乡共培训2369人,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牧民群众保护草场的能力,有力推进了试点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新闻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