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温情
地震夺去了代国宏的双腿,也叩开了他前途无量的运动员生涯。
他的经历有些传奇:接受8、9次大手术,几乎每次都被下病危通知书;2009年12月进入四川省残疾人游泳队,4个月后成为队中唯一的全国冠军。
代国宏选择把人生中的第一枚金牌献给他的母校——北川中学。“它属于太多人:救我,关心我,引导我走出困境的人。”他说。
这个21岁的小伙子坦言他有“残奥梦”,但却不在意金牌本身,而是在乎“它能为我提供什么样的平台”。
“每次比赛后,我都会应邀或主动争取去学校与身体有残疾的孩子分享我的人生体会。他们会问很多问题,而我特别愿意回答。”代国宏说。
无论媒体将他们描述得如何乐观和坚强,“残疾人受伤的心灵是永远需要安抚的,”代国宏严肃地对记者说,“真的!”
虽然不具备专业心理干预知识,也缺乏有说服力的亲身体会,61岁的杨昌全仍渴望用真诚抚慰在地震中受伤的心灵。
杨昌全是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居民,她于地震后不久加入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在洛水镇建立的慈济服务中心,成为几十名本地志愿者中的一员。
洛水市云华镇一名17岁男孩在截肢后将自己封闭在家,杨昌全和其他志愿者曾一次次前去探望。
“他不开门,我们便在门外和他说话。起初他不理不睬,而后偶尔搭腔,最后终于开了门。”杨昌全回忆说。
地震发生后两天,慈济志愿者便赶往灾区,至今仍在那里。
“心灵恢复十分漫长,需要有人长期陪伴。于是我们在什邡市洛水镇和绵竹市汉旺镇搭建服务中心,来陪伴乡亲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黄崇发说。
然而,再长久的陪伴也总有一个期限,因此慈济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希望启发当地乡亲,将这份爱心延续,“也就是将‘手心向上’变为‘手心向下’,从受助者变为施助者。”黄崇发说。
家境十分普通的杨昌全甘愿分文不取。“地震后,无数解放军、援建者和志愿者赶来驰援,谁也没收过一分钱。”她说。
提及曾接受的帮助,一个细节令她至今难忘。
震后不久的一个炎热夏日,几名为洛水镇民众搭建临时居所的解放军小战士吃过午饭后在大树下乘凉,恰逢杨昌全和邻居走了过去。
“他们的班长立刻把他们喊了回去,大声斥责他们占了老百姓的地方。我感到特别心酸:这些孩子为我们付出许多辛劳,而我们呢?甚至不能回报他们一片荫凉。”杨昌全红了眼眶。
在洛水镇,美观坚实的新房早已拔地而起,而慈济服务中心却仍是一片板房。在中心简陋的办公室里,雪白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副字句:天上最美是星星,人间最美是温情。
然而,在四川震区,再美的温情也难免带有一丝哀伤。
五月里,震中映秀镇的地震遇难者公墓中已是满眼绿色,一块墓碑格外引人注目。这块碑属于一个7岁的女孩,碑石上放着一个红色的绒布兔子玩偶。
2011年是中国农历兔年。(参与采写:孙阳、余里)
来源:新华网 编辑:邓京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