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建立30年,演绎出无数精彩故事,创造出震惊世界奇迹。30年前,这里是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最大的“梦工厂”,无数创业者怀抱着梦想来到这里,用智慧和汗水打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与骄傲。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特区能否继续大胆前行,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近期中央给予特区的一系列新政策、深圳等特区推出的各项改革举措,人们看到,经济特区在挑战面前,仍在奋勇前行。
新挑战:“特区不特”面临成长的烦恼
深圳梅林关,夜幕降临,25岁的杨山山穿过关口的人行通道,正等候公交车回关外的家。在深圳最繁华的华强北一家电子制造业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的他,面对深圳市区动辄三五万元一平方米的房价、一个单身公寓也要1500-2000元的房租,每月3000元工资立刻相形见绌。为此,杨山山不得不每天至少花上三个小时挤在拥堵的公交车上穿过拥堵的梅林关。
在深圳,每天都有几十万年轻人和杨山山一样过着“两栖”生活,工作在关内,居住在关外。这位来自安徽六安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带着梦想选择了深圳。“我觉得深圳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有吸引力,机会也没有以前那样多,特别是年轻人,在不断高企的物价下,生存相当困难。”杨山山说。
的确,与当年“孔雀东南飞”的梦想年代相比,对年轻人来说,深圳神话正逐渐褪色。
五年前,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激起千层浪。在民间对深圳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的同时,深圳市委市政府同样意识到深圳发展面临“土地有限、资源短缺、人口不堪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四个“难以为继”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