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自然灾害相对风险等级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
问:这部地图集所展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根据地图集,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风险的地域分布呈现出哪些特征?
答:这部地图集对影响我国的地震灾害、台风灾害、水灾、旱灾、滑坡与泥石流灾害、风沙灾害、风暴潮灾害、雪灾、雹(含风雹与冰雹)灾、霜冻灾害、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价,着重展示了这些灾害风险的区域分布特征及规律、各省区市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的空间差异。同时,还得出了区域主要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相对风险等级,以及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的空间格局,研究精确到县一级。
以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地震灾害、台风灾害、滑坡与泥石流灾害为例。从地图集,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地震灾害风险主要集中在燕山与太行山东侧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汾渭盆地、银川至昆明的南北断裂带、横断山区、天山南北侧断裂带等地质构造活动较为频繁的相对高风险的地区。
拿台风灾害来说,从长江口至北仑河口的广大东南沿海是全国台风灾害的高风险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浙东沿海地区、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广东东部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广西东南沿海和海南北部沿海成为台风灾害的7个相对高风险地区。
此外,广大云南高原、川西山区和黄土高原地区成为非常突出的滑坡与泥石流灾害严重的三大高相对风险等级地区。此外,横断山区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川东到鄂西长江沿岸、山西高原及太行山与燕山山地地区也成为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较高风险区。
总体上来说,从中国综合自然灾害相对风险等级图可以看出,全国风险等级呈现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的格局。其中,长三角及长江下游沿江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平原及京津唐地区、两湖地区、汾渭盆地、四川盆地、下辽河地区成为全国7个综合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
加大设防力度 让我们的社会更安全
问:这部地图集对于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将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对于政府制定相关规划和制度,公众合理避让自然灾害有何借鉴和参考意义?
答:该地图集为我国开展综合减灾研究和实施综合灾害风险防范奠定了良好基础,对发展灾害风险科学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为政府搞区域规划、合理避让风险、提高设防能力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目前,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设防能力、水平还比较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我们要舍得花钱,逐步加大投入,提高设防能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家园。
对于公众来说,这项研究为如何开展社区减灾找到了突破口。从地图集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认识本地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种类及其风险等级,从而学习、掌握相应的灾害风险防范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同时,该地图集也为我国开展各类自然灾害的保险业务提供了科学依据。
当然,这毕竟是我国第一代自然灾害风险区域分布图集。由于我国综合减灾与灾害风险防范科技工作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数据的获取还面临很多壁垒,加之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等诸多学术问题还不够完善,这部地图集可以说是刚实现初步的灾害风险定量研究,离完全的、高精度的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定量研究还有相当的距离。广大科技工作者将争取作出更多新的成就,为提高中国及全世界的综合减灾与风险防范能力、构建更安全的社会而努力。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