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时政
日本核泄漏事故对我国无影响 抢购碘盐完全无必要
2011-03-18 18:51:47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远离放射源、减少照射时间、增加屏蔽层都可防护外照射

中国网: 其实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射线。比如现在演播室中就存在着好几种射线。您刚才说的几项射线特点,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来应对它们?

陈竹舟: 因为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那么可以通过直接外照射,就是在身体外部直接照射可以引起损伤,这就是外照射。还有通过吸入体内以后,我们叫内照射。外照射和内照射的防护方法是不一样的。外照射防护,我们通常讲有三种方法,第一就是屏蔽防护,也就是说我和放射人之间加一个屏蔽层,就会减弱,不一定全挡住,但是可以有效减弱。比如我们用铅屏,我们可以摆很多铅砖,可以防护。

中国网: 我们看到新闻里,日本人头上顶着铅板。

陈竹舟: 比如我们照X光,以前在X光直接操作,现在是遥控的,原来都是在一个房间,都要穿铅屏,戴铅眼镜。这可以效防护X射线,和γ射线。所以第一种就是屏蔽防护。比如我们看见福岛向3号机组从空中注水时,飞机底盘嵌入铅板,飞行员和机组人员身上穿戴着含铅的防护服。

第二种防护是距离防护。射线随着距离增加以后很快就减弱,所以我们有效保护自己就是要远离放射源,离它越远越安全。

中国网: 就像日本政府公布的20公里防范圈。

陈竹舟: 那是一个。比如现在它的4号机组阀门水池失水以后辐射水平非常高,人员很难接近,所以控制到一定距离。消防车再靠近就不行了,直升机也是,再往下降也不行,必须保持一定距离。

中国网: 即使有铅板也不行。

陈竹舟: 第三种就是时间防护。到底照射危害有多大,和受照射时间有关,我们通过减少照射时间来防护。我们可以看见日本的直升机驾驶员也采取轮班制,时间不能太长了。

对内照射防护要避免暴露 切断照射的途径

中国网: 前段时间在日本派出的50个人,他们被称为是50个英雄,他们也在轮换救援。平常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怎样的防护?

陈竹舟: 我们刚才讲的是外照射,还有内照射防护。大家自己可以设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因为你根本就是切断途径,也就是说,你不让它进入我们的体内,这就是最基本的防护。所以你就可以想到很多,污染的水不喝,污染的食物不吃。还有附着在皮肤上,通过伤口可以进入,那么我们在高污染区要佩戴手套,穿防护衣,戴防护口罩,工作人员甚至要戴防护面具。总的原则,就是尽量切断照射的途径。包括为什么现在日本提出20至30公里范围内的公众要在室内隐蔽,那么就避免直接暴露在污染的空气当中,而且加了很多条件,比如进入屋里,要把窗户、门密闭,要把空调关死,可以用毛巾等等把口鼻捂住。这些都是措施。

采取隐蔽措施需辐射指数达四个微西弗 东京尚早

中国网: 防护的水泥墙、砖墙也能起到屏蔽作用。现在媒体都在报道各种辐射数值,到底达怎样的辐射数值才能对人体构成比较有威胁的伤害?

陈竹舟: 首先我们很关注的是它的基数损伤,在高辐射剂量照射之下产生辐射损伤。比如切尔诺贝利事故当中就看到,当时事故发生以后,现场就死了30名消防队员和电厂工作人员,主要是在抢救工作中牺牲的,其中有28个人是由于辐射损伤致死,这就是受到很大的辐射剂量。究竟多大的剂量能够引起这么明显的损伤,比如说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最后导致死亡呢?比如有一个预值,相当于一个门槛,你穿过这个门槛,那么就会引起损伤,低于这个门槛就不会发生。比较低的大概在500个毫西弗左右,这样就会产生一些症状,最终会出现呕吐、恶心等等,或者是皮肤红肿等等。一般致死我们通常讲半致死剂量,就是到这个剂量大概一半人会导致死亡,这个剂量大概在4000毫西弗左右。这是一个急性效应。

慢性效应,我们很难讲清楚。慢性效应大家平常都听到,比如致癌效应,还有遗传效应。也就是说,你受辐射照射有可能导致癌症或者遗传,但是必须要强调这个概率非常低。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所有人每天都在接受照射,平均每年是2.4个毫西弗,很难观测到癌症增加了多少。到目前为止,通过动物试验等,遗传效应,我们说有这种情况,但是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我还可以举个例子。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对周边公众危害到底有多大?经过权威的联合国联合辐射组织规定,没有一个死亡的,没有一个人产生急性放射病。比较慢性的长期的效应到底有什么?通过几十年,从1986年到现在,发现唯一能够观测到异常的就是对当时的儿童,发生事故时他还是小孩,小孩甲状腺比较明显,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除了这个之外,其他疾病都没有发现。而且我们还注意到,成年人也没有发现甲状腺癌增加的现象。

中国网: 您刚才说了一个数值是500毫西弗,是不是接近500毫西弗的时候居民才应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呢?

陈竹舟: 不是。我们现在的防护措施从应急角度来看是有一个参考剂量,比如国际上通行的什么时候开始采取隐蔽?我们通常叫可防止剂量,这个不好解释,剂量大概在10个毫西弗左右可能就要隐蔽。到了50个毫西弗,可能就要撤离。这是完全从专业的角度去解读。毕竟辐射从日本原子弹爆炸以后做了很多实验,现在已经提出来辐射有致癌效应,致癌效应是和人群中受剂量大小有关系,因此我们尽可能要降低人群被照射剂量。比如10个毫西弗和微西弗相比,如果说这个数值是2.4,这是能接受的,在这个数据中无缘无故超过10个太大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采取行动,就要降低了。

中国网: 针对目前我国公布的内陆或者沿海地区的数值,我国居民是不是有必要采取防护措施?

陈竹舟: 比如日本东京,现在它的剂量在15号报道是20倍,1个微西弗小时。如果你是暴露在大气中,一天就是24个微西弗。一千毫西弗等于一个微西弗,我们现在采取隐蔽措施就是四个微西弗,对于东京来讲都还是早的。所以对于我们国家不存在这个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今日介绍说,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3月18日16时继续发布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监测结果汇总图中绿色曲线代表监测值,蓝色柱体代表天然本底水平,绿色曲线均在蓝色柱体范围内。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环境辐射水平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 详细
点击排行
  环境保护部发布3月18日全国主要城市环境辐射水平
中国一些地方开始告别GDP至上的官员升迁模式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