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审计署公布了对中央、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5级政府的政府性债务审计报告,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地方和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昨日,北京市审计局也公布了北京的真实“家底”。截至去年6月底,北京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6506.07亿元,风险总体可控。已支出债务中约95.72%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这些政府债在完善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同时,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大多债务有经营收入作为偿债来源。
市区乡三级政府逐一“过筛”
北京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8至9月,审计署统一组织京津冀特派办和北京市审计机关,按“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北京市本级及所属16个区县、182个乡镇(以下简称市本级、区县本级、乡镇)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共审计85个政府部门和机构、38个融资平台公司、57个经费补助事业单位、9个公用事业单位和119个其他单位,涉及1554个项目、6429笔债务。
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北京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506.07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152.05亿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896.02亿元。从政府层级看,市本级、区县本级、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分别为2951.69亿元、3544.63亿元和9.75亿元。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中,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融资平台公司是主要的举借主体,分别举借3752.04亿元、1428.62亿元、718.87亿元。而银行贷款、垫资施工和延期付款、证券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是主要举债来源,分别为3864.39亿元、785.55亿元和755亿元。
“应该说,本市政府性债务是经过多年形成的,在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95.72%债务用于公益性项目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6506.07亿元,那么,这些债务都用于了哪些项目呢?审计结果也给出了详细答案:在已支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032.82亿元中,用于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农林水利、教科文卫、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等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5774.90亿元,比例为95.72%。其中,用于土地收储形成了大量土地储备优质资产;用于轨道交通、水热电气等市政建设和高速公路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的债务,不断完善了城市公共服务的功能;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债务,改善了民生。
对于政府和群众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无疑是这些政府性债务是否存在风险、何时偿还以及如何偿还?
北京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审计以全国统一的债务率和逾期债务率两个指标,对2012年底北京市政府性债务负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市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从债务资金投向看,本市政府性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不仅较好地保障了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要,推动了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而且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大多有经营收入作为偿债来源。”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京报集团记者 陈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