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回放
代步车行驶中自燃
本报2012年10月24日8版报道:23日下午4点左右,北四环东路辅路,一辆老年代步车行驶中发生自燃。驾驶这辆车的68岁老人说,他开着车在路上正常行驶,突然座椅下方开始冒烟。他赶紧停车,刚把座椅掀起来,下面的电瓶就蹿起了火苗,紧跟着整辆车都着了起来。
代步车滑落河中
本报2013年9月1日5版报道:8月31日8时许,通州区通燕高速桥下二道闸小道旁,一辆被困水中一夜的老年代步车终于被拉上了岸。原来,前一天晚上,车主驾驶代步车行驶到此处,因想下车方便,便将车停在岸边,哪想到代步车竟溜到了河里。
记者快评
老人出行谁来保障?
和日本、欧洲一些国家满大街都是行动迟缓的老人不同,在北京,越是热闹的繁华地区,能见到的老人就越少。路太宽过马路不方便、便道乱停车让行人无路可走、非机动车道日益狭窄还经常被汽车挤占……在发达国家拥有最大路权的老人、残疾人群体,在国内恰恰是最弱势的。
记者采访到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汽车社会的文明标志应该是让老人、残疾人、行人、特种应急车辆、公共交通车辆、普通小客车和一般公务用车在法律框架内依次享有优先路权,而国内的交通管理还处于追求效率和车辆通行速度的阶段,“汽车文明”暂时还难以提上日程。这种情况下,合理合法地保障老年人的出行权利,确实是一件难事。
本报记者 安然
实习编辑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