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湖南安化发现疑似毛泽东诗作《云雾山》手稿

2013-11-15 10:59:57 来源:长沙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值此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在益阳市安化县仙溪镇云雾山从事旅游开发的张贻明,欣喜地从村民吴庚戌手中获得疑似毛泽东诗作《云雾山》手稿。据说这是毛泽东1917年夏天,与同学萧子升游学安化时所作。

为了探个究竟,近日,记者在长沙采访了张贻明,并反复查看了《云雾山》一诗手稿。随后,记者请有关专家对该诗作手稿进行了鉴定……

A 《云雾山》一诗手稿装订在

一本黑色的《罗经解》线装书扉页上

11月11日,今年70岁的张贻明在办公室向记者展示了“毛泽东诗作《云雾山》手稿”。

“高处登临放眼量,山清水秀好风光。云雾生辉迎夕照,芙蓉吐艳浴朝阳。洞庭浩渺回天际,黄鹤雄踞镇汉江。若得仙霞常作伴,人间苦乐浑然忘。”该诗为七言律诗,竖写在长19厘米、宽13厘米的一张已经发黑了的纸上,且没有标点。其落款为:“民国六年仲夏毛泽东《云雾山》。”

张贻明说,去年夏天,他在云雾山(又名芙蓉山)寻找历史遗迹时,听说半山村村民吴庚戌手里有毛泽东诗词的真迹。“当时,40多岁的吴庚戌拿出一本黑色的线装书《罗经解》请我品鉴,翻开扉页就看到了‘毛泽东诗作《云雾山》手稿’。”

经查,在公布的毛泽东诗词中没有《云雾山》一诗。张贻明看了,觉得有可能是真迹,并自掏腰包给吴庚戌奖励了5000元。回到长沙后,老张把这首诗拿给长沙一些专门收藏毛泽东手稿的专家看,也认为是毛泽东真迹可能性较大。

时光倒流,回到96年前的1917年,那一年,正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青年毛泽东,利用假期,开始了他的“行乞”游学之旅。大约7月底8月初到达安化梅城,在这里一住三天,调查民情,拜访学人,游览名胜,感受一方文化。

毛泽东“游学”梅城这一次,还参观了孔圣庙、培英堂、北宝塔,凭吊了梅城东华山农民起义军墓地,并登上东华阁眺望全城。当然,还留下了很多佳话。

据吴庚戌说,当年毛泽东在其老伯爷爷、教书匠吴仁美等的陪同下,游览了海拔1428米的安化第二峰云雾山。“当时,山顶有‘云雾庵’,始建于唐朝,是安化境内最早的道教圣地。”张贻明也是安化人,他对云雾山以及安化历史比较熟悉,但他不能断定毛泽东当年是否上过云雾山。

吴庚戌小时候就听他的长辈常说起吴仁美陪同毛泽东上云雾山的故事。“毛泽东一行下山后,就住在孔圣庙(安化一中前身),而吴仁美正是在该处教书为生。是夜,几个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激情澎湃的年轻人在一起谈笑风生,因情趣相投,相互题诗吟咏,诗兴大发。毛泽东拿过一张当地的土纸,提笔书写了新作《云雾山》。吴仁美见后,赶紧将毛泽东诗作收藏了下来,并将之装订在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罗经解》的扉页,悉心珍藏。”

后来,吴仁美出走安化并从此了无音信。但他留下的遗物一直被其兄弟及后人收藏着。“1995年前后,我好奇地打开老伯爷爷留下的一个文器箱,发现了这本《罗经解》和毛泽东手书的《云雾山》一诗。当时,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直到去年遇到张贻明,我才将之无偿交给他品鉴。”吴庚戌说。

B 鉴赏者认为《云雾山》一诗

秉持了毛泽东诗词“大气磅礴”的一贯风格

张贻明如获至宝,赶紧将《云雾山》一诗带到了长沙,并请相关人士对该诗进行了白话文翻译且予以鉴赏:站在绝顶凌霄的山巅,放眼欣赏这美好景色,青郁的群山碧水缠绕。云蒸霞蔚、雾霭腾升映衬着夕阳的余晖,山上的芙蓉花争相斗艳,沐浴在朝阳里。站在云雾峰最高处,仿佛看到了洞庭之水从天际而来,浩渺空阔,隐约还看到了黄鹤楼的雄姿,镇锁在汉江之上。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如果能与仙霞终身为伴,人间的苦难和欢乐都将浑然相忘。

鉴赏者认为,诗的前四句写实,即从眼前所见之景色着笔,写出了芙蓉山的雄伟壮观和一览众山小的高耸挺秀,起承转合贴切自然。从第五句开始,将全诗的意境推向最高处,洞庭的浩渺和宽阔、黄鹤楼的厚重与雄浑跃然纸上,气势磅礴、视野开阔,体现了一种胸怀天下、力主沉浮的雄心壮志。诗的最后一句“若得仙霞常作伴,人间苦乐浑忘然”是一语双关、一语破的,将作者在全诗中的思想精华得到提升。“当时,毛泽东与杨开慧刚刚确立恋爱关系,杨开慧小名‘霞姑’,两人同怀报国之志、更有梁梦之缘,两情相悦、两情相许,若能终身相守相伴,则人间的忧愁疾苦也罢,欢乐喜悦也罢,都会浑然不觉。

张贻明是毛泽东诗词的“铁杆粉丝”,他和鉴赏者都认为,该诗秉持了毛泽东诗词一以贯之的大气磅礴。特别是诗的结尾既抒发了作者的鸿鹄之志,展现了作者的雄才大略和气度不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杨开慧的思念与爱慕之情。“全诗立意高远,寓意深刻,洒脱豪放,浑然天成,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情怀,实乃毛泽东青年时期难得的一篇佳作。该诗今日惊现于世,恰逢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其意义和影响必定不同凡响。”

为此,张贻明表示,一定会妥善保管此诗,并且尽快送到有关部门鉴别,如果确定是真迹,“将带着吴庚戌一道分文不取地将‘文物’交由国家有关部门收藏”。

C 尽管《云雾山》神似“毛诗”,但是否为毛泽东游学安化时所作仍疑点重重

11月12日,记者将《云雾山》一诗拍摄成照片并传给多位长期研究毛泽东历史、书法、诗词以及研究纸张的专家品鉴,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认为尽管《云雾山》一诗其诗风大气,与毛泽东诗词风格神似,且完全可以排除张贻明和吴庚戌“由利益驱动造假的可能”。但专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后,都不敢断定其是否为毛泽东游学安化时所作,并且对张贻明和诗歌鉴赏者所言提出了很多不同意见。

《罗经解》是清朝王道亨编纂的一本具体阐述罗盘这一风水器具的著作。此《罗经解》是毛笔小楷繁体手书,其书和《云雾山》一诗手稿纸张确实为安化一带所产的土纸,但是否为上个世纪初期所造,还需进行碳试测验后才能确定。

党史专家指出,1918年夏,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举家北迁。毛泽东于9月间也到了那里,并经恩师杨昌济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据毛泽东在陕北对斯诺所述,正是这时“我遇见并爱上了杨开慧 ”。17岁的杨开慧在京遇同乡知己,两人经常漫步于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或北海的垂柳之下。翌年,毛泽东返湘时两人相约通信,以“润”、“霞”相称。同年,毛泽东再次来京时,就住到杨家。1920年初,杨昌济不幸病逝,杨开慧随母亲回湖南,在李淑一父亲的帮助下进湘福女中。同年末,她与毛泽东结婚,取消了坐轿、婚礼,以示“不作俗人之举”。“假设《云雾山》一诗若是毛泽东1917年仲夏所作,诗里的‘霞’与杨开慧没有关系。”

最大的疑问莫过于研究毛泽东书法的专家所指出的,《云雾山》一诗中,“艳”、“乐”和其落款处的“东”都是简化字,1917年出现这些字体是很难想象的。不过,“东”的简化字是草书写法,标准的草书写法就是如今正体字的写法,在颜真卿等书法家的草书碑帖中,“东”字的草书写法与简化字“东”是一样的。但“艳”和“乐”字出现简体字却用“草书写法”解释不通。

该研究毛泽东书法的专家当着记者找出了1917年夏毛泽东为萧子升自订的读书札记本写的序言《一切入一》手稿,经过反复比对,发现此手稿与《云雾山》一诗的字体区别很大。特别是“高”、“山”、“然”等字和落款处的“民国六年”、“夏”和毛泽东的签名,字体几乎迥然不同。“毛泽东初习欧阳询的字,后习怀素的狂草,但同一年夏天字体变化如此之大,实难解释。”

不过,毛泽东诗词研究专家虽然一时不能断定《云雾山》是毛泽东所作,但认为“其诗的风格确实与毛诗相近……毛泽东诗歌的如虹气势是一般常人很难模仿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