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前经历了连续高温日。
昨天,中央十余部委联合召开高温少雨干旱应对协商会。在随后举行的发布会上,针对全国发生多起热射病死亡案例,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表示,今后天气预报将进一步完善,预报出天气可能引发的各种病症。
陈振林介绍,7月以来,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持续的高温天气,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高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二是高温强度大,极端性突出;三是影响范围广,南方相对较重;四是高温少雨叠加,旱情发展迅速。
今年7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2.4℃,较常年同期偏高0.5℃。7月全国有100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等16个省份,其中39个站点突破历史极值。最新监测结果表明,贵州大部、湖南中西部、重庆南部等地存在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今年7月鄱阳湖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25%,洞庭湖水体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34%。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8月上旬,江南、江淮、重庆等地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局地最高气温将超过40℃。
7月上海、杭州出现多起中暑死亡病例,“热射病”一时间也成为了一个热词。陈振林表示,上海气象部门近几年在试点高温热浪对人体影响的预报,目前正在总结实践经验将向全国推广应用。今后预报要有针对性,预报出天气可能引发的各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