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管部门6日起对行人闯红灯的处罚正式执行,引发各界关注。虽然出动诸多警力保驾护航,但新规实施首日效果不佳,闯红灯现象仍存。分析认为,想铲除“中国式过马路”这样的“城市牛皮癣”,仅仅寄希望于一场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尚需各方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新规实施首日效果不佳 闯红灯现象仍存
将近一个月的“缓冲期”已满,5月6日起,北京市全面动用罚款方式向“中国式过马路”说“不”,行人闯红灯罚款10元,非机动车闯红灯罚款20元,均为当场处罚。据悉,这是继江苏南京、浙江杭州、福建厦门、四川成都等地之后,又一个决定对行人闯红灯采取严厉措施的城市。
自2012年10月以来,“中国式过马路”相关话题一直引发各界关注,舆论谴责有之,社会反思亦有之。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走。
为此,北京市交管局2013年4月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治理这一症结,宣布经过一个“缓冲期”之后,罚款治理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行为。
5月6日,是北京市全面开罚整治的时间。从这一日起,北京市非机动车行人秩序整治行动正式进入第二阶段。交管部门表示,目前,罚款方式先针对不听劝阻、带头硬闯红灯的骑车人和行人,对其他人员则以教育等形式辅助纠正违法行为。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交管部门选择了150多个路口作为整治重点,交警不定期变换执法点,每天并不固定,但并非每一个路口都有交警执勤。据媒体报道,大多数行人依旧对红灯视而不见,处罚闯红灯新规正式实施首日效果不佳。分析认为,北京整治闯红灯这一新规的效果仍待进一步观察。
整治闯红灯现场遭神回复 抵触情绪待消解
“过马路的时候不看红绿灯,就看两边有没有车。”“开车的时候就骂行人,走路的时候就骂开车的。都不讲规矩,都不像话。”“能走多远先走多远。”“迟到5分钟单位就要罚钱。”……在北京市6日整治闯红灯现场,执勤交警遭遇诸多“神回复”。
与上述行人秉持的观点有所不同,对于北京严查行人、非机动车违章,上路开车的司机表示欢迎,并深有体会,“开车的时候看到闯红灯的情况,更会让自己在生活中不开车的时候,别闯红灯。”
北京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4月初北京开展“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根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共处罚非机动车行人违法2万起,环比上升48%。
“广大市民的自觉意识得到了加强,下一步将对极个别的不服从管理和教育的违法者加大处罚力度。”北京市交管部门相关人员表示,这是贯穿全年的一项工作,也是今后民警和协管员重点加强的一项工作。
该负责人认为,专项整治工作目前遇到的主要困难就是行人的不理解、不配合,特别是一些三轮车和对交通状况不太了解的行人,抵触情绪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