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0元一只的天价阳澄湖大闸蟹到47620元/套的金银月饼,在国内经济市场整体持续低迷的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所带来的“假日效应”倒是如约而至了。据此前媒体报道,一周之内蟹券预售额超过1500万元(9月13日《人民日报》),而卖价逾2万的金月饼在部分省市的多家银行网点已出现断货现象。高昂的价格之所以没有阻挡消费者购物的脚步,其背后原因不言自明。
逢年过节,晚辈给长辈送礼、下属给上级送礼、求人的给办事的送礼似乎已是司空见惯的风俗常识。更有放言者向记者直言,“过节不过就是给送礼找个油头,走动走动关系。”正是这些心理,送礼似乎成了节假日许多人的必然需求。而在这“刚需”的推动下,"送礼经济"长盛不衰。
高价往往是节日期间礼品的特点。以百威“尊皇金尊月”及“尊皇御典月饼”为例,一盒10个月饼售价1688元,平均每个168.8元。而其内馅除了鲍鱼五仁外,不外乎就是椰青椰子、金沙奶黄味蓉沙、蛋黄白莲蓉等普通口味,成本低廉。
记者发现,除了鲍鱼之外,一些标榜内含人参、虫草、松茸等名贵材料的月饼普遍价高。淘宝网上自称是人民大会堂指定月饼的江门丽宫酒店陈皮人参月饼,每盒标价428元。《三晋都市报》记者也发现,只要有鲍鱼馅料,价格均在300元以上,价格比普通包装礼盒贵一倍以上。
记者在北京一连锁超市向前来挑选月饼礼盒的顾客询问,多数表示并不会购买所谓的“鲍鱼月饼”等自己食用,买这些月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送礼体面。商家正是抓住了人们送礼“要面子”的心态,玩起名贵材料的噱头,无论其月饼口感做工如何、原料成本几何,和“贵”字沾上边卖个好价才是目的。
亦有网友表示,商家这么做无非是商人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表现,所谓市场有需求才有供应。使商家大胆叫卖,有利可图的背后推手无非是人们送礼时主动或被迫屈就的“潜规则”。
“送少了拿不出手。”这时一位长年在北京做轴承生意的老板对记者说的话。在北京“最堵周”还没开始前,他已连续绕着北京市区跑了四天,就为给有业务往来的客户或是关键部门送月饼和特产。“一般的朋友,一盒月饼、两盒特产,加在一起最少也要500。我找人批发的也花了上万。重要人物,一个人都能送到上万。”
一位往来欧洲与中国的经销商告诉记者,他早就买好了几十张金客隆的购物卡准备拿来送礼。“经济不好的时候更要送,而且送得更贵,让人知道你重视他。”说起自己的“送礼之道”,这位10岁就移民欧洲的华人似乎比一些国人更深谙其中门道。
这厢送礼的人络绎不绝,那厢收礼的人又是何反应呢?
正如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似乎是规定动作。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愈加重视健康需求,高糖多油的月饼已不那么受欢迎。许多人收到单位发放、亲朋相送的月饼就即刻转送,最多留一盒自己食用。更方便的是转送月饼券,既免去了搬运又方便变现。
据《中国经济周刊》此前报道,由于月饼的实际消费量远小于其销量,月饼券的流通变现已使其带有期货的性质。月饼券从商家发放开始,经过单位采购,职工转卖,黄牛收购、转卖等环节最终回到商家手中,商家和黄牛各有约20%的差价利润可图。一些商家更是吃中大多数人不会将饼券兑现,“超发”月饼券,空手套白狼。
据《经济导报》报道,济南某三星级酒店的副总经理曾表示,尽管他们现在已销售了5000多张月饼券,但委托别人加工的月饼数量不会超过5000份。
相比之下,购物卡是较受欢迎的选择。前文中提到的经销商告诉记者,“1000元以下不用记名,按客户贡献比例送一张或者几张。这种他们一般是不会拒绝的。送月饼,花了钱他们也不见得高兴。”更有甚者直接送真金实银。只不过售价逾两万的金月饼,实际价值却远不及此。送礼人割肉,受礼人笑纳,商家坐收渔利,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