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不在于娱乐场所
一码归一码,有时好心也可能办错事。就严禁师生同赴酒店、KTV或夜总会等娱乐场所而言,虽能避免潜规则之风由娱乐场所吹来,却不能在根本上遏制。相反,这种硬性规定,反倒会给正常的师生交往带来不便,比如学生请老师唱歌吃饭如果仅仅只是一表心意,则这种规定就显得有些霸道,更有扩大防范范围的嫌疑。
其实,酒店、KTV或夜总会等娱乐场所不是潜规则盛行的原罪,即便师生同赴这些娱乐场所,也不一定就会发生潜规则或不公平交易。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平等意识渐浓的情况下,师生一起吃饭娱乐本就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情,对此,作为高等学府,完全没必要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师生的正常交往,更别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必须看到,大学盛行的潜规则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即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各种弊端,比如针对老师的不合理评价制度,教育教学过于看重学习成绩,认为成绩就是一切,以及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使得各种制度、程序往往容易被“关系”突破等,正是因为这些现实因素,才使得各种潜规则肆意横行,严重影响到校园风气。
因此,要想真正遏制校园潜规则,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从根本上铲除其赖以存在的土壤。而这,一方面需要制度作为支撑,即给予师生双方更多的自主权,尤其是允许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如对导师不满意,经过一定途径反映、申诉,经一定手续后可予调换导师等;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运用法律的利剑遏制潜规则。
禹海君
赞成
防患未然值得称道
看到一所高校不早不晚地公布了这么一条奇特“禁令”,倒让我很快联想到社会上屡见不鲜的“节前禁止滥发钱物”通知。不过,相比于后者的总是“慷公家之慨”,前者的埋单方肯定都是学生。倘若常常是老师出钱请同学们吃饭唱歌,估计高校就不会抛出那样一条“禁令”来了。一来学生都是纯粹的消费者,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即便个别学生家境殷实,那也不是胡乱花钱的充分理由。二来,假如此风渐盛,攀比渐旺,又让那些寒门学子心何能安、情何以堪?
高校在节日前夕明确宣布“严禁师生同乐”,看来类似的现象,在平时早就搞得“风生水起”、引人侧目。于是,考虑到“双节”期间的大把闲暇时光,学校方面未雨绸缪,干脆直截了当地明示“禁令”,要说也是为了不留模糊空间和变通余地。如此“严管”之下,相信还敢“顶风”请客和受请者必是难见一二了。
别说禁令很霸道,这不应被视作“阻隔师生正常交流”的矫枉过正之举。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要是只把心思用在“私娱私谢”上,甚至还形成了一定气候,那么有关高校当机立断地发布“禁令”,则着实可称是防患未然、很得人心。
高校禁令值得称道,但也颇难让人绝对放心。现实语境中,那些“禁止节前突击花钱”的规定和通知,好像常常也不是执行得严密彻底;作为一所高校的“禁宴禁歌令”,稍经时间消磨,难道就不可能虎头蛇尾,或是又回到“眼开眼闭”的老路上去吗?
因此,规则的过硬,更离不开监督的周密。而人们也未必不存忧虑:如果有些“霸气举措”的出台,从一开始就缺乏坚持不懈的真正用意,其最终的实效,恐怕还是会令人遗憾地联想到“三分钟热度”。
司马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