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爷”收藏的一只1920年左右生产的劳力士手表。
南京“表爷”家藏手表2000多块
藏品来自世界各地,有600多个品牌,最老藏品已122岁了
“表爷”陈仲仁向记者展示自己的藏品。
刚刚收购回来的手表还没分类,都装在塑料小桶里。
“表爷”收藏的一只1920年左右生产的劳力士手表。
最近,手表火了。不仅是网上“火”,生活中也很“火”。提示时间的功能被手机取代后,手表不但没被逐渐淘汰,反而重获新宠,成了身份的象征。南京人陈仲仁,50年前开始收藏手表,如今家里收了2000多块来自世界各地的手表,因其收藏的手表都是数量稀少的老表(最老的有120多年历史),陈仲仁在业内有了“表爷”的称号。昨天,扬子晚报记者来到“表爷”家,看到了不少很少见的老表。
“表爷”这人
16岁开始迷上收藏
为了收钟表几乎跑遍全国
陈仲仁并非出身豪门大家,也没有从长辈那继承什么古钟表或钱财。“收藏生涯缘于我童年的孤独。”陈仲仁说,他是一个孤儿,小时候被人领养。缺少关爱的他,为缓解儿时孤独,经常到南京堂子街旧货市场看修表匠修表,他觉得赋予旧表新生命的过程很有意思,久而久之便喜欢上了钟表。
16岁,他买进了自己的第一件藏品。“一块怀表,摊主要2块钱,我钱不够,抵押了身上的衣服才把表买到手。那块表有黄桥烧饼那么大!以后我再没见过这么大的了!第一次出手就让我很满意!”此后的50多年,陈仲仁插过队、当过厂长,也卖过藏品,但始终不变的是对钟表的热爱。80年代,他甚至辞掉了公务繁忙的枕芯厂厂长职务,到南京缝纫机厂当工人,以便有更多空余时间去收表。
为了收表,他与收废品的人交朋友,人家收废品的时候发现有旧钟表第一时间会通知他。他又与南京一些拍卖行建立关系,收到有收藏价值的古钟表优先卖给他。上世纪80年代末,他还在媒体上登广告求购有收藏价值的钟表,“那几年,家里电话天天响,信件天天有,全国各地都有人与我联系出售或咨询古钟表事宜。”陈仲仁说,只要听说有好钟表,无论在哪个省他都会到现场看一看。“西藏、新疆、海南我也去过啊!全国都跑遍了!”陈仲仁收藏钟表的路越走越宽,数量和精品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