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量减少流动性增多
造船建筑光伏等行业现用工“苦笑曲线”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在多地调研发现,在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大局下,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的沿海省份个别地域,以及造船、建筑、光伏等部分行业出现用工需求量减少、务工者流动性增多的苗头性现象。
个别地域现务工者返乡苗头
8月初,记者来到有“外贸风向标”之称的浙江省义乌市蹲点调查。通过走访部分外贸制造业企业和当地用工市场发现,义乌市总体用工形势仍处于稳定区间。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黄允龙介绍说,近年来义乌的外来人口每年以10万人的数量在增加,去年外来人口登记数量达到143万。义乌市上半年求人倍率整体超过1,6月份求人倍率为1.4,优于3至5月,说明就业氛围进一步宽松。
记者在河南杞县、息县等劳务输出大县了解到,上半年除了夏收季节有部分农民工返乡外,没有出现成规模的返乡现象。部分因为失业而返乡的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光伏、建筑等行业。
外出务工人数约30万人的濮阳县,是河南省豫北地区著名的劳务输出大县。濮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胡本红说,“我们比较详细的统计显示,今年截至7月底,濮阳县农民工返乡人数为8117人,约占全部外出务工人数的2.75%。”
濮阳县柳屯镇全镇外出务工人员2.15万人。其中,在南方、沿海地区打工的多为年轻人,从事电子、服装行业;在北方打工的集中在北京、山西、鄂尔多斯等地,从事的多为建筑、搬运行业。今年截至7月底,柳屯镇返乡人数占外出务工人数的30%,是濮阳县返乡人数最多的一个乡镇。柳屯镇镇长陈兆保说,“返乡的农民工中,有约25%是因为失业返乡。”
位于江西省上高县的中杰鞋业公司在今年6月招了360名工人,记者从人力资源部的工人资料档案中随机抽出36份,发现有14名此前一份工作都在广东等沿海地区,比例达到40%。在这家公司2月份的招工档案中,记者随机抽出26位新招工人,发现其工作履历中上一份工作为在沿海打过工的只有5个人,不足20%。从随机抽查来看,和年初相比,目前上高县的沿海工人返乡确有增加的趋势。
部分行业用工需求现“苦笑曲线”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受宏观因素影响,相对2010年来看,当前我国造船、建筑、光伏等部分曾经十分繁荣、用工量大的行业出现用工需求量减少、务工者流动性增多的苗头性现象,宛如一条“苦笑曲线”。
记者近日在天津市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之一的北辰区天穆镇刘家房子村采访时了解到,在该村居住的外地务工人员数量目前维持在3000人左右,主要来自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从近几年比较来看,存在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在天津市塘沽西开发区,今年48岁的安徽务工者张广全,和弟弟张广民一起在此地一个工地上做泥工。但由于近期天津阴雨天气较多,工地没活干,待了不到一个月的兄弟俩打算返回老家。“天津生活成本太高,下雨天没活干,还得吃自己的,挣不了钱,还不如回家。”张广全介绍说,目前在他的老家安徽宿州,在工地打工的人明显减少,80后、90后的年轻人不愿去工地干搬运、泥工、杂工等苦力活。
从事造船业钢结构的山东省蓬莱鸿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传真说,公司在近年春节期间最多130多人,现在只剩70多人,本地人占到80%。他说,“今年造船行业不景气,以前利润30%至40%,现在降至10%。本身活就少,保本就干,但还是吃不饱。”
此外,近期受欧债危机和美国发起针对光伏行业的“双反”制裁影响,前几年发展迅猛的光伏产业遭遇重创,部分国内光伏行业领军企业纷纷面临巨额债务压力。据媒体报道,位于江西省的光伏领军企业赛维LD K公司甚至不得不降低生产规模。今年以来赛维已裁员近5000人,占比约22%。
但据记者了解,绝大部分的被企业裁员或主动离职的务工者并未返乡,而是选择换公司、换工作地,因此造成流动性增大。此外,一些企业家介绍,随着沿海制造类企业订单“短小化”,工人也不愿长期留在工厂“休假式上班”,而倾向于干零工、散工、兼工。
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贵州人刘以波穿着得体的短袖衬衫和休闲裤、皮鞋,在一群等待揽工的务工者中显得有些突兀。“我是一个厂里的技术员,现在厂里没活,老板又不想放我走,就说好每个月给我1000元基本工资,我可以出来打打零工,等厂里有活了再回去。”刘以波说。
三个“依然突出”折射共性压力
“尽管未见‘返乡潮’,但离警戒水位越来越近”,浙江省义乌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黄允龙的话反映了不少基层干部和用工企业的共同想法。《经济参考报》记者从调研的各省市发现,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三个“依然突出”等共性问题,易直接对就业市场形成较快影响,应引起重视。
首先,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依然突出。今年以来,各地普遍反映,外需减弱和消费需求减弱相互交织,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浙江省对欧盟出口下降6.8%,已连续6个月负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和实际增幅,同比分别回落3.9个和1.4个百分点。山东省上半年对美国、日本出口仅增长3.2%和5.7%,对欧盟、韩国、东盟分别下降4.8%、6.5%和3.7%。外贸持续下行势必对相关企业和就业产生不利预期。
其次,工业持续回升的压力依然突出。上半年,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436.71亿元,增长18.0%,工业增加值增长16.7%,分别比一季度回落3.4个和1.1个百分点;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亏损户数530家,共亏损45亿元,分别增长30%和45%。
再次,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突出。企业普遍反映,当前生产受需求不足、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因素影响,经营困难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更大,影响更持久。广东省发改委对全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企业中的近100家企业调查,销售收入和利润双下降的企业占39%,手持订单减少的企业占47%。由于企业对市场需求回升信心不足、亏损增加,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出现由供不应求转向需求不足的苗头。广东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总体贷款需求指数为65.2%,为2004年调查开展以来最低点。同时,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从年初的1.16下降至6月份的1.05,表明当前就业压力有所增大,需要密切关注;而各地普遍反应劳动力成本还在逐步攀升,江西、浙江、河南等省普涨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