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环球时报》发表原题为《反腐败是中国社会的攻坚战》的评论文章,这一标题在某网站编辑之下改头换面,成了“环球时报社评:要允许中国适度腐败”。此语一出,立刻引爆网络,攻击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人们很容易相信了这句话的表述,几乎没有人点开文章仔细看看内容。在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的网络上,这样的标题无异于在高速奔跑的列车上点了一把火。
微博、论坛、贴吧,让新闻传播更为迅速的同时也让信息变为碎片。一页页扫过屏幕,人们将眼球停留在最火辣的标题上,碎片化阅读时代,标题大有取代内容之势。一些网站熟练掌握“眼球效应”,为了流量和流量背后的利益,断章取义、颠倒黑白,竭尽全力制造极具“冲击力”的标题,“绑架”受众双眼的同时,也引爆了“网络戾气”。受众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盲目扩散,让浮躁甚至凶狠的“网络戾气”侵入社会,危害社会健康。
“标题党”吸引了大众眼球,却有悖于新闻真实原则,让从业者的道德和职业操守沦陷。为网站带来了点击率,却一次次失去受众宝贵的信任。“标题党”这互联网上的野火,该如何扑灭?他所带来的网络戾气,又该如何消除?
首先应当警醒的是广大受众。当我们阅读互联网带来的最及时资讯时,不应忘记网络亦是把双刃剑,美与丑交织其中。我们应当有辨识真伪的能力,对于让自己肾上腺素增加的标题,要谨慎对待,用自己的判断还原文章的真实表达,让“标题党”失去存在的意义。
对于网络媒体,忠于事实是最基本的行业要求。面对流量的考核和对点击率的追求,媒体人须有自我的坚守。“标题党”短期内让绩效上升,让网站热闹非凡,然而每次“狂欢”之后,受众总有上当受骗之感。短期流量暴增的代价是用户群体的逐渐疏离,网络媒体应当警醒。
网络行业的不规范也给“标题党”和“网络戾气”的生长提供了便利。网络行业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面对“戾气”,有些网站不是引导疏通网民情绪,反而视之为炒作热点,大有火上浇油之意。数量巨大而监管缺位的各类网站论坛,更让这些消息无孔不入,行业规范的完善和遵守变得尤为重要。
提升点击率以提升盈利本是互联网站生存的合理诉求,然而为了盈利不择手段,用“标题党”激起“网络戾气”,便显得有些信心不足甚至别有用心。还网民一个真实、宁静的网络环境,需要网民静下心来,辨别真伪。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互联网站能够在利益和社会责任面前勇于担当,自我约束,别让“标题党”带来的“网络戾气”危害社会,成为同时困住网站和受众的一场大火。
来源:中国日报网(岁寒)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