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堪称“最贵铁皮”的上海车牌“高烧”不退,一边是广州突然加入汽车限购行列。私车牌照,正成为大城市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
日益凸显的“堵城效应”,似乎在“倒逼”政府加速出台“限令”,这些举措能否缓解“堵城”痼疾?汽车社会,日渐蹒跚的步伐又将走向何处?
车牌之“重”,几近于中彩票?
根据广州7月1日零时起开始实施的汽车限购政策,在为期一年的试行期内,广州市中小客车增量配额为12万辆,按照每月1万辆进行配置。而近年来广州市汽车每年的增量为30万辆左右。
一石激起千层浪。“北上广”等标志性城市启动汽车限购政策,传递着一个信号:对于猛烈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国内大城市的道路、环境资源承载力已经岌岌可危。
一位广州的市民表示,如此大的政策调整,不打提前量,而是“突然袭击”,让市民觉得措手不及,以后取得私车牌照的难度更大了。
对于市民密切关注的“如何办理配置指标”等问题,广州市政府表示,将在7月底前另行制定发布相关管理规定。这意味着,广州究竟采取北京的摇号模式,还是上海的拍牌模式,抑或制定新办法,还不得而知。但汽车销售商通宵营业,购车者连夜提车,突击式抢购已经说明了一张车牌的分量。
车牌话题今年以来一直热度未减。北京摇号限购政策实施一年半以来,中签率已经从最初的1:12猛跌到如今的1:47,对于许多迫切购车的市民而言,摇到号的难度甚至不亚于中彩票;
持续了十多年的上海车牌拍卖,也在2012上半年,连续突破5年前创下的5.6万元历史记录,最高达6.4万元,成为升值最快的“铁皮”。
“社会对于‘北上广’等大城市车牌政策高度关注,随着拥堵、停车、排放等各种压力增大,不排除一些城市会效仿。”汽车业内专家钟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