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荒反映信任荒 83.8%的人担心献血被牟利
血荒反映信任荒:88.3%的人认为公众对义务献血信任不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外科主治医师赵承渊说,相对发达国家,我国民众献血积极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对献血有害健康的顾虑(损伤身体,传染疾病);二、对血液管理部门不信任,认为无偿献血滋生腐败(有偿用血);三、在无偿用血报销遭受挫折后积极性受到打击;四、中医思想影响(血很宝贵),无私救助他人的社会风气尚未形成。
“血荒其实是信任荒!当有人告诉你,你满怀爱心献出的鲜血被一些机构拿去牟利,你还会献么?只要不透明和不接受有效监督还在继续,我就永远不去献血。”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说。
调查中,88.3%的人认为,血荒反映了信任荒,公众对义务献血信任不足。83.8%的人表示,人们不愿意献血是因为制度不透明,担心血液被牟利。
赵承渊表示,一边是等待用血的病患,一边却是日益枯竭的血源。谣言的散播加剧了这一矛盾,造成的恶果显而易见。既然我国和其他多数国家一样施行无偿献血的政策,那么缓解血荒只能寄希望于政府、舆论和道德观念的转变。在此之前,身为无奈的医生,所能做的也只有尽力传播可靠的专业知识,以期澄清某些误解。
对于很多人质疑的“为何献血无偿,而用血却要付费”,赵承渊说,这实际上是国内外通行的做法。例如同是无偿献血的美国,一个单位悬浮红细胞(200ml)的收费大约为220美元,这当中包含了医院的检验费用,血液提供部门的储藏、运输、人力成本等等。因此,以无偿献血为理由要求用血免费是不合常规的,除非国家能够承担血液处理过程中的全部成本。
而对于一些人担忧的“感染风险”,赵承渊说,当前国内所使用的采血用具均为一次性使用,不存在过去卖血时代的黑箱操作,因此由于献血而感染疾病的风险可以忽略。而经献血点采集的血液,要经过严格筛查除外感染性,方能用于临床。不符合标准的血液将被废弃。经过重重检测,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规避受血人的风险,但输血的可靠性较之过去也已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公众的信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周子君表示,中心血站和采血点基本都是公益性机构,是非营利的。因此完全可以把血站的财务状况以及用血情况向社会公开,用了多少血、用于什么途径。信息不公开,谁也不知道自己献的血去哪儿了。到底是真正用在病人身上还是被人牟利了,这些问题不搞清楚,肯定会影响公众的献血行为。
调查中也有不少人提出,临床用血浪费严重。57.2%的受访者表示不献血是担心血被滥用。
福建省福清市中医院内儿科住院医师张祖德告诉记者,现在医院对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管得很严。没有输血指征,是绝对不能用血的。要给一个住院病人输血,要填一个申请单,经过上级医生、科主任和血库负责人三级审批通过,才能输血。而且现在医务人员也是能不输血就不输血,因为输血是有风险的,有时要比失一点血的风险更大。因此,大家不用担心滥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