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选秀“将死未死”:是重振雄风还是垂死挣扎?
2011-04-28 08:46:39      来源:北京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没人看的选秀?

一茬又一茬,粉丝总在产生

2005年的夏天,无数少男少女为《超级女声》疯狂,网友“我是天然呆呆呆”也是其中之一:那年她13岁,最喜爱的选手是何洁,所有比赛她从头看到尾,一场没落,还“疯了一样发短信投票”。那一年《超级女声》的总冠军花落李宇春,“粉丝”的概念爆炸性传遍祖国大地,选秀节目也随之迎来全面鼎盛时期。

6年后,李宇春还叱咤于歌坛,何洁和一大票选秀歌手却早已泯然众人矣,那一代“超女”辉煌后,选秀节目再也没有出现过足以震撼娱乐圈的人和事。而19岁的呆呆不再看任何选秀节目,也不准备看今年的《快乐女声》,在“舞美师”的微博调查底下,她言简意赅地给出了如下理由:“一,审美疲劳。二,质量下降。三,炒作太多。四,个人认为《非诚勿扰》的两个光头更有内容。五,自己成熟了。”

呆呆的观点暴露出选秀近几年的致命伤:模式单一、制作粗暴、黑幕众多、炒作太过……每一条都足以成为观众“嫌弃”的理由,综合起来,就是一档选歌手的节目,最注重的不再是唱功,而是收视和话题,浮躁之气尽显。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谈到这个就摇头:“我曾经被某些选秀节目请去做策划,去了一看,这么大的新项目,什么问题都没想明白,就要上马,做出来的质量,能看吗?”

浮躁的不仅是活动主办方,选手参赛功利化,这也是选秀节目被诟病的一大原因。刘家仪(化名),北京演艺专修学院流行演唱专业大二学生,目前正在全力备战“快女”。但她并不算白纸一张的“素人”:参演多部电影,出演舞台剧,拍摄世博会宣传片,21岁的她甚至已经签约了演艺公司,发过一张个人单曲。她还参加过去年的“花儿”,并进入了广州唱区50强。

这种情况在家仪的同学中不算新鲜事儿,大家把选秀当做功课或者考试一样一次次认真准备,“有参加‘快女’的,‘花儿’的,还有金钟奖,最近校园里谈的都是这个,气氛挺紧张的”。她觉得这没什么,“选秀不也是锻炼新人的舞台吗?这些都是我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而已。”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出名而唱歌,而不是为了唱歌而唱歌。”网友“谢谢晨晨”感慨。究竟是心怀音乐梦想,还是想一夜爆红做明星,这些年轻人为何而来其实并不重要,事实是,他们开始清楚地意识到,选秀可以上升为进入娱乐圈的一条捷径。

而在呆呆的同学中,绝大多数人都和她一样,这群当初为选秀节目痴迷的孩子自认已经长大,更理智,也更清醒,“再看那种东西太丢人了”——选秀在他们的嘴里逐渐演变为一个带有嘲讽意味的贬义词。对于被生活所累的成年观众,需要倾注狂热的选秀节目更从来不是一个主流选项,有调查显示,选秀节目的观众年龄主要集中在13到22岁之间,其中又以16到18岁的观众集中度最高,女性、学生的标签也大大超过其它关键词,换句话说,“低龄化”和“少女化”决定了选秀节目的主流观众并不会是电视的主流收视人群。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选秀节目中“偶像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也印证了像呆呆一样的观众的离开。不过,它同样也暗示了,新的观众将不断成长起来,弥补上一代“粉丝”离去的空位。“我们就是以青少年为主要定位观众,一茬长大了,另一茬又长起来了,新粉丝每年都在产生。”某选秀节目负责人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详细

各地新闻
对话人:记者 富子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 陈君石 如果两国依据各自标准都无法解决争端,就按照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1962年成立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协调建立的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来解决。>> 详细
点击排行
  我国所有食品经营者将建安全信用档案
工商部门将给所有食品经营者建立安全信用档案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