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 记者 李继辉摄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王劲松认为,所谓的快速充电和突击训练用处其实不大。“‘临阵磨枪’只能加强头脑记忆,但像表演这种专业更强调肌肉记忆,需要童子功。你一出手,老师就能看出你有没有专业基础,像章子怡那样从小学习舞蹈的考生就会比一般考生更有优势。”
美术专业也讲究天赋和悟性,短期突击更难有成效。很多高二、高三才转头学美术的考生,因为对美术兴趣有限,短时间内顶多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技法,考试中也只会生搬硬套,根本谈不上创作,专业的美院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绽。来自新疆的马航,去年9月开始在北京一家美术强化班培训,4个月光培训费就花了4万元。但因为专业基础薄弱,越训练越感到自己和专业美术生之间巨大的差距,心理压力非常大。最近参加几场专业考试,他的分数都不高,现在看来,想考上大学的希望,依然渺茫。
考上就结束了吗?
网友“肩上的蝶”,是众多“撞大运”艺考生中的幸运儿,经过3个月的突击训练,去年她考上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美术专业。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考上大学仅仅是个开始。因为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再加上基础薄弱,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每天面对着自己不喜欢也做不好的专业,让她的大学生活过得非常痛苦。“最痛苦的时候我都想过退学,可是又不能那么做。”
中戏一位教授说,近10年来艺术院校招生变化非常大。以前考生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现在却有不少人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试试,大不了浪费100块钱报名费”的心态来考试。导演专业就因为专业要求比较低而成为北电、中戏等院校的报考热门。北电导演系今年计划招生20人,报名人数近3000人。另一方面,招收艺术类考生的院校也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为了凑够名额,不惜一再降低分数线。可是,学生素质太低,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非常吃力,学校的教学水准也很难提高,更不可能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即使熬过了大学四年,面对就业,没有实力也很难在这行里混。王劲松称,现在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艺术人才出头的机会越来越多,但随着这个行业和国际接轨程度越来越高,它对文化艺术人才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没有金刚钻,还真揽不了瓷器活儿”。
艺术院校不应是文化洼地
许多艺术院校热门专业的录取率往往都是一百比一,甚至二百比一,录取的应该都是精英人才。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艺术院校教授坦言,虽然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多,但这些年学生的文化素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降低。艺术院校怎么成为文化洼地了?
一位中戏教授认为,艺术院校绝不应该成为文化洼地,艺术教育虽然具有特殊性,实际上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更高。“有人觉得没什么特长的人就可以考导演系,其实真正的好导演不是没有特长,而是需要什么都懂的‘杂家’;报考戏文系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还要对表演、导演、舞美等行业也有一定了解;好的舞台剧演员,除了表演天赋外,还需要文化底蕴,没文化你甚至不能理解自己的角色,表演也缺少深度。”
文化底蕴深厚与否,往往决定了艺术家成就的高低。美国现代舞蹈派创始人邓肯之所以能够开创舞蹈的全新局面,恰恰得益于她年轻时对绘画、雕塑、戏剧、音乐的深刻研究;而达·芬奇除了优越的艺术天赋外,还学习了数学、透视学、光学、解剖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
有专家认为,如果艺术院校学生素质不高,艺术教育水准难以提高,对中国艺术发展也是一个潜在危机。艺术院校已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他们都在想办法。中戏戏文系从去年开始对招生方法做了一些调整。以往是在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分数线以上按照专业考试排名来录取,现在的录取分则是将合格的专业考试分数和文化课考试分数相加,按照总分高低来录取,加大了文化课成绩在录取中的权重。北电招考的28个专业方向中,单纯按专业成绩录取的专业也正在减少。有的专业则是在专业合格基础上,完全按照文化成绩排序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