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消费潜力,推动经济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保障房建设实质上是通过加强公共服务,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关系,起到平衡财富的作用。
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启动实施了以“三棚一草”改造为支撑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不仅使居住在棚户区和泥草房中的900多万人口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房屋,而且回迁后房屋的房屋资产价值增量使居民财产收入呈几何级数增长。
记者在哈尔滨“民生尚都”经济适用房社区采访了解到,周边商品房每平方米六七千元,而经济适用住房售价每平方米仅3000多元,棚户区改造给每户回迁居民带来财产性收入约20万元,群众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卫民认为,解决了住房这个城镇家庭最大的后顾之忧,居民的消费信心和能力也会增强,从而增加其他商品的即期消费。比如群众有了新居,要进行装修,购买家具、电器和其他生活用品等。
记者采访中还发现,不少城市通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推进棚户区改造,逐步解决城市管理手段落后、服务功能欠缺、市容“脏乱差”等问题。同时,完善了城市功能,优化了人居环境,吸引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实现产业再造和经济转型,起到“建设改造一片、带动提升一方”的作用。
管理通胀预期,抑制商品房价
近年来,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有的城市房屋租赁价格也明显上升,给群众改善住房条件带来很大压力,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投融资中心主任尹斌说,除了对民生的影响外,住房价格如果持续过快上涨,还容易形成房地产“泡沫”,带来潜在的或现实的金融风险,扰乱乃至破坏经济正常循环。
为稳房价、挤泡沫,我国楼市调控目前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措施,遏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另一方面,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通过实施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稳定群众住房消费预期,增强民众对楼市调控的信心,促使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专家认为,5年来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推进,对市场起到了“镇静剂”的作用,不仅为稳定房价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管理好通胀预期,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记者罗博、孙英威、邓华宁、叶锋、李美娟、徐岳、乌梦达、关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