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公众考古近年来逐渐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极力提倡的概念,特别是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中,公众考古活动的开展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汉阳陵帝陵东阙门遗址发掘也将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尝试。
记者在现场看到,东阙门遗址位于汉阳陵的主要保护和展示场所“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的入口之处,是游人进入地下博物馆的必经之处。“由于发掘区域所处的位置,使得本次发掘成为一项开放的工作。”因此,将通过本次发掘工作的开展,在汉阳陵开辟一处公共考古园地,使游客不但能通过博物馆的展览分享到汉阳陵的考古工作成果,同时也能够参与和共享汉阳陵考古工作的过程,使公众能够正确认识考古,了解考古,从而理解并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在这块公共考古园地,游客在不影响正常发掘秩序的前提下,除了可以近距离观摩考古发掘过程,还有望走进发掘现场,亲自参与考古发掘活动,揭开考古发掘的神秘面纱。
此外,结合东阙门遗址的发掘,汉阳陵博物馆还将采取专题知识讲座、专家报告会、考古说明会等形式,普及考古和文化遗产知识,并将在发掘现场周围设立宣传牌,以图片、漫画等形式普及考古和文化遗产知识。
发掘历程
汉阳陵考古各阶段性成果
汉阳陵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发掘 ,起始于1990年5月。伴随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公路的建设,考古工作者开始在帝陵园东南区域进行大规模的考古钻探工作,发现了南区从葬坑,并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彩绘着衣式裸体陶俑。裸体陶俑的出土,震惊了文物考古界,这一成果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裸体陶俑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大卫”和“东方维纳斯”。
在此基础上,汉阳陵的考古工作继续开展,收获颇丰。1997年发掘了帝陵陵园南阙门遗址,发现该遗址为级别最高的三出阙门。1997年6月开始,在配合泾河工业园区的建设中,钻探发现了数量众多、排列整齐的陪葬墓园,并清理了其中的部分墓葬,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1998年,对帝陵园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钻探,发现了帝陵的四条墓道,掌握了其布局结构。同时还发现了帝陵封土四周的外藏坑86座,并于同年7月起对东侧的第11-21号进行大面积的考古发掘。这些成果促进了汉文化旅游景区——汉阳陵博物馆的筹建和地下博物馆的建设。
除此之外,“罗经石”遗址和阳陵邑遗址等考古发掘,为掌握汉阳陵整体布局和西汉帝陵制度研究奠定了基础。
资料链接
阙是中国古代设置在城垣、宫殿、祠庙、陵园大门两侧标示地位以及登高望远的高层建筑物,因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故称阙。大臣上朝面君时,走至阙前总要自省,想想自己还阙(缺)多少。汉代建阙之风极盛,等级森严。一般官员只能用一对单阙,诸侯可用一对二出阙,只有皇帝才能用三出阙。
来源:西安日报(记者 文艳 李明 实习生 王旭东)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