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11日电(记者周琳)记者11日从上海市食药监局获悉,目前上海106个街镇已经实现了食品药品监管所全覆盖,完善了街镇的监管触角;4200多个村居普遍成立了食品安全联络员、信息员、协管员队伍,打通了监管的毛细血管。据介绍,未来上海食品安全监管系统还将探索“网格化”管理,实现食品安全的“无死角”监督。
网格化:守门员来到家门口,向五大食安“顽症”开刀
“半夜才开工,偷偷加工猪头肉?”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的食品安全信息员在巡查时,发现了这样一个“黑窝点”。之前接受过培训的他知道这不对劲,立即上报给了当地食品安全专管员。监管人员一夜蹲守,取缔了这个非法加工点。
食品安全的监管难点在基层。国务院食安办的统计显示,过去平均每2人要监管200多个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还不包括小作坊、小摊贩和农户。监管机构机制改革之后,为了实现监管关口前移、监管重心下移,日前上海已在8个郊区(县)所有街镇成立了106个街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以前监管是‘橄榄型’结构,基层执法力量弱。”上海市食药监局局长阎祖强说,现在市、区县、街镇三级执法力量形成10:25:65的“金字塔”结构,基层所全部配备了快速检测室,可承担亚硝酸盐、瘦肉精等几十个常见项目的检测,形成了监管体系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顺畅延伸。
家门口有了“守门员”,还要将守门员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阎祖强说,未来上海食品安全监管,将以现有城市责任网格为基础,指定执法人员负责处置,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基层监管工作网络,实现网格化监管。协管员、信息员、宣传员及城市网格监督员在责任网格内,将全天进行全面巡查,将问题发现在基层。
据统计,2014年,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药品、食品摊贩违法经营、餐饮油烟扰民、餐厨废弃油脂非法处置、药品制假售假和非法收购等5类顽症在“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所占比例高达40%。
“为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一号课题调研成果,未来就是要向这五大顽症开刀。”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许瑾说,本着依法行政的目的,未来上海将出台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的地方法规,拟做到“3个2时限”——2个小时内上报巡查发现的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事件线索和相关证据;相关监管部门应在受理后2小时内赴现场核实;在2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