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双超过7.5%的GDP增速。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07年的23623元、10222元,提高到2012年的40188元、17401元”。其中,2012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后增长7.9%。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2%,扣除物价因素后增长8.2%,均快于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上海“力争在2020年前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怎样让百姓的钱“经得起花”
陆铭委员认为,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表明收入分配进一步改善,百姓能够更好地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体现了上海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更加突出“民生优先”理念。
梁鸿委员分析,上海经济要从投资型、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则需要百姓消费,收入增加才能促进消费,同时提高百姓生活质量。所以,“跑赢”体现了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
百姓兜里的钱多了,敢不敢花?不少专业人士预测,2013年物价走高、通胀抬头是“大概率”事件。低收入群体对物价上涨的敏感度高,如何让他们的钱“经得起花”?
代表委员谈到,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托底”坚挺有力。2012年,本市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职保”、“镇保”和“新农保”人均养老金分别比五年前提高90%、89%和192%,最低工资标准、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3%、63%和84%;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些都会直接改善对物价最敏感人群的生活质量,让老百姓敢花钱。”杨若凡代表说。
筑高“底部”。代表委员建议,继续稳步提高养老金、最低工资、最低保障等一系列民生保障标准,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等。杨若凡认为,政府还应在提供质优价廉的公共服务上有更大作为,包括交通、卫生、文化、教育等方面,让中低收入者得实惠。收入增长了,公共服务优化了,百姓更能体会到实在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