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上海农产品本地保有制度 改革创新“熨平”市场波动

2012-12-21 13:31:48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上海人爱吃绿叶菜,“一日不见青,两眼冒火星”。如今,上海平均每消费10公斤绿叶菜,有9公斤是上海本地生产。

稳定农产品价格,必须缩减无效、低效的中间环节,建立产销半径的有效配置。为此,上海长期坚持农产品本地最低保有制度。上海市农委主任孙雷说:“在保有制度的背后,是互相衔接的农业农村组织和管理机制改革创新的支撑体系。”

“最低保有”让人“心不慌”

今年,农业部召开的全国性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选择在上海。作为全国农业形态中一个大类的都市现代农业,上海走在了前列。

农业专家说,都市农业当然应该是“精而美”的,与都市的风貌功能相匹配。但它也是“实打实”、“硬碰硬”的,是不可或缺的都市农产品市场供给的“保障线”。

据相关数据,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日均消费粮食1.6万吨,蔬菜1.5万吨,生猪2300吨,所需农产品相当部分依靠外省市支持。但作为农副产品主销区,上海认为必须保持适度的农产品自给能力,建立本地农产品最低保有制度,以确保主副食品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基本稳定。

为此,上海坚持每年超额完成10亿公斤粮食生产任务,自给率达20%。同时,稳定和扩大郊区蔬菜种植面积,确保蔬菜、特别是绿叶菜的生产和供应,目前蔬菜自给率保持50%,其中绿叶菜自给率达90%。

“组织化农业”与大市场对接

要做到“保有”,就要有农业组织机制转型创新的改革保障。从资源禀赋上,上海是“小农业”;但从组织形态上,只要改变一家一户小规模的分散经营,走“组织化农业”之路,上海的新型农业就能与大市场对接。

上海本地生产的蔬菜,一半左右能够实现产销之间的直接对接。上海浙林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红卫说,他所在的这个合作社,通过农用地合理流转,形成了120亩的生产规模。有了规模,就可以逐步摆脱“小户生产”必然面对的“两头叫、中间笑”(中间环节过多、产业链获利不均)的矛盾。如今,合作社的销路基本都是走农超、农社(社区)等直销对接的渠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飞越太平洋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抵达旧金山

北京南锣鼓巷取消国家3A级景区资质 下周起暂停"接团”

美宇航局用4K分辨率拍摄极光 宛如“地球灯光秀”

高清:西沙官兵燃烧青春守护祖国海疆前沿

精彩热图

高清:福州“囧楼”吸引眼球 网友戏称为“最囧建筑”

民众畅游北京南城千亩油菜花海

美若仙子:童瑶大片曝光 精致柔美尽显优雅

台女星肯尼亚案被骗 怒开30万悬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