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鞠川江摄影
驱车沿高速赴位于山东南部的“中国煤城”枣庄,下了高速驶入枣庄新城区,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马路、蓝蓝的天空、鳞次栉比的高楼。印象中“煤城”所应该有的灰色天空、黑兮兮的马路和排着烟尘的烟囱在这里看到,而当我们走进曾经被战火毁坏的古城---台儿庄,眼前一座复活的古城,让我们真切感受这里的巨变。
明清两代几百年沉淀而成的大运河古城台儿庄,毁于1938年震惊世界的中日大战“台儿庄大捷”,然而这座在70多年前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古城复活了,而且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它是怎样从废墟中再次脱颖而出的呢?
从房产商手中“抢”出来的文化遗产
台儿庄古城历史悠久,已有2000多年历史。它的繁盛,得益于泇运河的开凿。明朝后叶,因为黄泛阻运,朝廷开挖从韩庄经台儿庄到淮安的泇运河,至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这段运河竣工通航,使经常因黄泛而断航的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畅通。
到清代大运河航运最繁荣时,每年通过台儿庄漕运的粮食超过400万石,过往漕船7700艘,商船近万艘,台儿庄人口增至5万之众。《峄县志》称:“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水,歌声十里,夜不罢市”。乾隆皇帝南巡在台儿庄登岸时,曾御笔亲题“天下第一庄”。
当时台儿庄繁盛一时,有6600栋房子,建筑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集晋派建筑、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鲁南民居八种建筑风格于一体,汇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世界主要五大宗教及泰山娘娘庙、妈祖庙等中国主要民间信仰的七十二庙宇于一城,形成了运河沿线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特征。
就是这样一座古城在1938年的“台儿庄大捷”中毁于一旦,6600多栋房子,仅剩下53处。
战后,陆续回到家乡的人,在废墟之上重建房屋。几十年来,这些房屋低矮破旧,没有下水道,生活条件极差。台儿庄,变成了一个破落的村子!
“七八年前,这里还很破呢。这儿(村里)几乎就没有年轻人,我女儿都到(枣庄)市里开店去了,”今年 56岁的李大姐在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经营一家小玩具店,她很愿意与记者拉台儿庄的前世今生事,言语中透露出对现在生活的满足。
“一开始我们听说一家大的房地产开发商要来建高楼,后来政府又重建了古城,”李大姐说。
“这样多好啊,我们既住上了条件很好的房子,又有了经营的店铺。”
李大姐说的房地产开发这件事还要追溯到2006年。
2006年时任枣庄市市长陈伟对当时还破烂不堪的台儿庄古镇进行考察,在参观完台儿庄的古运河和街巷、建筑等历史遗址后,陈伟了解到这里已经和一家房地产开发商签订了合同,当即决定拍板终止合同,重建古城,启动了台儿庄古城复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