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改革机遇,破除利益“藩篱”
——坚持“发展牵引改革”“问题倒逼改革”的逻辑,根据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改革的题目,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成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近日,在高新区投资服务局,挂起了一个新牌子——投资研究处。一个组建中的全新机构,其设立意图,直指成都高新区在产业链发展中的缺位与盲区,研判产业发展走向,让招商引资更有的放矢。
此次机构改革,是成都高新区遵循以产业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流程再造”为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既有行政管理流程的改革与重塑。
而这样的机构调整,仅仅是变革的第一步。其变革的思路,无疑同样指导着身处招商引资最前端的机构——招商小组。在那里,同样也进行着一场“动其筋骨”的改革:改变以往外资、内资划分的招商体系,以产业链为界定标准,分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专业招商小组。“无论是设立研究处,还是重组招商团队,都是要更清晰、专业地瞄准‘高端’招商,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相关负责人坦言。
改革催生变化。预计在今年第一季度,高新区将会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总金额将达数十亿美元。
无须冗言,全面深化改革,机构的调整、体制的变革,要解决的大多是指向性强、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的问题,无论权限下放,还是调节收入,这一切都不可避免会触碰一些固有的利益“蛋糕”。然而,若没有那么一股敢想、敢干、敢破的执著劲,不直面瓶颈与问题,改革,就无法深入推进,发展,就难以乘势而上。
坚持“发展牵引改革”“问题倒逼改革”的逻辑,根据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改革的题目,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成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成都将在深水区改革,啃下改革的“硬骨头”。而最终,依靠改革促发展,以更大勇气和决心,破除利益坚冰与壁垒,每个个体,都将如曹家巷居民周帮秀一样,最终紧随城市的前行,获得自身的发展。
这样的变化,并不是唯一。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攻坚之年。以“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发展”为主遵循,全市上下正酝酿着一个个全新的、深入的改革方案。
啃下改革的“硬骨头”,“深水区”改革在纵深处推进——
以“体制创新”为核心,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我市正着眼“产业提质”,着手谋划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科技人才发展工程等六大创新工程,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构建城市综合创新体系;
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抓好经济领域重点改革,根据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我市正加快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修改完善《成都市工业新格局发展纲要(2014—2020年)》,加快打造成都经济升级版;
以“制度完善”为基础,切实抓好民生领域改革,我市将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保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实现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无障碍转移接续……
路径不同,打法各异,却都直指同一主题——抓住改革机遇,得到一个活力更加迸发的成都、一个发展更加向好的成都、一个公平更加彰显的成都。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遵循从局部到全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的步骤。正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在市政协第十四届二次会议闭幕时所说:“我们将把调整产业结构、精简行政审批、推进科技创新等作为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下好这些关键‘棋子’,推动全市改革‘棋局’步步为‘赢’。”
全面深化改革,成都砥砺奋进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