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二元”结构的资金壁垒也在成都逐渐破冰。在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林权抵押融资的基础上,我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资产融资专项改革试点,丰富现有农村产权融资方式,让农村土地资产充分展现其价值。目前,温江区花木金融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授信平台—金融机构”三方合作,以花木仓单作质押,已为5家花木企业落实了850万元贷款。
惠民
改革之光照耀千家万户
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市委在新一轮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将改革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运用统筹城乡改革成果,更大规模、更高标准地推进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力求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城乡群众。
“有了这160万元,就可以把村民多年没有修成的路修成,然后发展产业挣钱!”2013年9月29日,在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融资建设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金堂县白果镇马家林村主任雷从前带回了村民们急需的好消息——整整160万元贷款。“有了这笔钱,我们就可以把蔬菜基地里的道路整好,减少蔬菜颠坏的数量,也避免了蔬菜从基地运出来后还要再转运到大车上的麻烦!”
这次公共服务资金最大的突破是有了市场金融机构的加入。当天的签约仪式上,成都农商银行与成都市小城投公司签订了5年期贷款合同,从支持民生事业的角度出发,合同总金额5亿元。“以往成都市小城投贷给村(含涉农社区)的资金大部分是使用公司的自有资金,规模有限,现在有了金融机构的加入,覆盖面会更广,速度也更快。”成都市统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基础设施建设有需要的村(含涉农社区)可通过民主决策、自愿申报,经成都市统筹委审批后,由成都市小城投公司投放,最高贷额度为180万元。
据悉,通过农村融资模式的创新,成都市解决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261个项目(其中236个项目已竣工),项目总投资达3.5亿多元,已累计拨付资金3.2亿多元,新(改)建道路1390公里、沟渠320公里。
而在龙泉驿区万兴乡大兰村村民的心中,他们更是幸运的一批。
万兴乡大兰村位于龙泉山脉深处,总人口468户,1646人。长期存在用水、行路、上学、就医、增收、避险等困难。尤其进入汛期,该村平均降雨量最高曾达500余毫米,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为彻底避让自然灾害,龙泉驿区充分发挥农民自主作用,引入市场资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对该村实施“生态移民”工程,让山区农民进城居住,人均免费拥有35平方米城镇住房、统筹配置10平方米商铺,并被纳入城镇社保范畴,同时将宅基地拆除还耕,山坡地退果还林,全面恢复自然生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实现了充分就业、充分安居、充分保障,从根本上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目前,龙泉驿区已完成大兰村等6个村、1.96万人移民进城,目标是帮助山区40个村、6.44万农民实现“生态移民”。眼下,我市正在总结推广这一成功经验,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有序引导农民下山进城,探索和总结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体制和机制。
坚持发展和改革并举,突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已有的实践中,在全国“改革样本”的高度之上,“成都经验”正在继续拓展空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让城乡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力争到2017年,农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城乡差距较大幅度缩小,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