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的马路,整齐划一的居住小区,再配上休闲广场和运动中心,现在我们这里都可以和城市媲美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让成都近郊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镇越来越具有城市的味道。
郫县的德源镇、邛崃的羊安镇、新都的木兰镇等小镇,过去都只是一个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传统农业镇,但是,短短的几年时间,这些地方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镇的面积扩大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都增加了不少。同时,在这些地方上新规划的产业集群也迅猛发展,带动了城镇化的进程。
据记者了解,成都的新型城镇化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动大郊区的发展模式,其主要做法是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以发展较好的区域作为起步点,确立优势产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另外再配以农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城镇化率逐年提高。
产业集群带动城镇化进程
2009年,彭州被成都确定为家纺服装产业的主要承接地,彭州也按照产业集群运营的新思路,把培育家纺服装核心竞争力放在首位。经过四年的发展,彭州家纺服装产业聚集效果明显,成效显著,已经取得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颁发的“中国家纺名城”称号,今年有望升级为家纺服装“双名城”。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相融,按照产业城市化、工商同步化、配套社会化、居住社区化、生活家庭化的目标定位,城市调整布局,优化功能,提升业态。以产业集群为中心的产城一体化格局日益凸显。产业驱动,餐饮、会议、文娱、交通、办公等生活空间也进行有效组合,并形成了相互依存、利益相牵的有机关系,在承接产业向郊区转移的过程中,郊区也完成了产业的提档升级。
在成都的很多郊区都具有和彭州一样的机遇和发展,如新都木兰镇引进的中国塑料城、邛崃羊安镇引进的家具产业园区等,他们都充分研究其产业升级发展规律以及产业聚集发展区域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产业联系,抓住产业发展机遇与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引爆点,借势整合优质产业资源,通过行业抱团发展与专业产业运营商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快速实现产业聚集、产业升级以及“产城同步”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得到有机结合,有效融合。
相关专家表示,成都新型城镇化依托相关产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促进了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集约发展。同时,努力为农民工及其家属提供了基本公共服务,使农民能够转化为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