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发展
找到最急迫的一块“短板”
一座城市的发展质量,改革是否取得了成效,不能看它有多少漂亮的“先进”,而是看它能不能消灭“落后”。对成都这座号称“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而言,最大的一块“短板”就在城北。
“宁要城南一张床,不要城北一套房”。一句话道出了城市发展的失衡。“街上电线裸露,公鸡满地跑,几十户人家共用一个公厕、厨房,家里各人的‘卧室’靠帘子隔开,每个地方都被东西塞得满满的。”住在城北光荣西路的82岁的老人屈秉成,用手比划着,讲述过去的生活。
这块最难啃的“骨头”,已经梗在众多城北市民心里多年。最终,成都网民发出的一篇期待城北新生的动情网帖,让成都市下定决心,开启实施这项近年来城市建设领域最浩大的改造工程。
2012年初,成都“北改”正式启动。按规划,未来五年内,成都将在1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改造片区老旧城市形态和落后生产力布局,总投资约3300亿元。
如今,“北改第一签”的安置小区“青龙鹭苑”已经动工,当地居民明年就能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在新家周围,将出现一片有山、有水、有湿地的生态空间。曾经杂乱不堪、货车横行的几个片区,将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民俗文化、禅文化、历史文化的特色旅游片区。一年之间,5条道路建成通车,盘踞城北多年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也关上了最后一道卷帘门。
金牛区区委书记杨林兴说,“北改”是城市的改造,更是拆迁工作的变革。绿树高楼崛起的同时,社会管理方式也得到了创新。
曹家巷,是北部城区拆迁改造的第一个项目。和过去政府主导“拆迁”不同,曹家巷的改造“改不改、怎么改”,完全由群众决定。2885户居民自发组织起来,推选出13位住户代表,成立了自治改造委员会(以下简称“自改委”)。旧房怎么拆?新房怎么分?自改委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再决定。如果住户签约率达到100%,曹家巷改造就会启动;若不足100%,则中止搬迁。基层民主的力量,让原来干部最恐惧的拆迁工作,变成了“很轻松”的事情。
“没想到,我有生之年还能盼着住上新房。”屈秉成感慨道。挤了大半辈子的老筒子楼,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最大愿望:用上自己单独的厨房。
据统计,“北改”工程将惠及240万市民,接近成都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黄新初说,“北改”既要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构建“立城优城”战略蓝图,也是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群众共建共享的具体实践。
“北改”本质上就是一场改革,是把现代幸福的城市生活还给城北人民,让城北上百万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