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展望:
“后黄金十年”求解三大命题
汽车业研究人士也指出,入世十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留下了三大明显的不足。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对零部件产业重视不够,以及对车市增长的速度和规模估计不足,导致大城市交通堵塞等“汽车社会病”的发作。
直面这些缺陷,“后黄金十年”的中国汽车业,则将继续在依托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开放竞争格局中,求解建立国际性汽车品牌、成为全球主要汽车出口基地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三大命题。
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是一个老命题,其核心则是汽车自主技术的突破。据南方日报记者观察,本土车企近两年正在进行转入的转型,回归到依托技术和品质进步的发展道路,摒弃低端竞争规模论。在发展自主品牌的掌握途径上,除了通过合资换技术、在国际上购买技术进行二次研发、依托合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之外,正在开拓“第四条道路”,即是通过和国际汽车零部件研发和制造厂家的深入合作,构建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比之做整车,发展核心零部件将使本土车企能够在汽车业链的上游构建话语权。
加速国际化则是汽车业面临的第二大命题。“世界上没有一家像我们这样销量超过300万辆的公司,出口量却如此之少。”上汽董事长胡茂元曾如此感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2.98%。这个比重在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处于最低水平,甚至不及印度、巴西等其他金砖国家。
2010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只有54万辆,基本上由本土车企所完成。在中国建有大量生产基地的跨国公司,却很少把中国作为出口基地,这是中国汽车出口比例极低的主要原因。目前合资企业出口仍方兴未艾。在谈及汽车业下一个十年的重要机遇时,刘世锦认为,“随着中国汽车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中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基地。”
最后的命题则势必落脚于寻找汽车新动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也是全球汽车业共同面临的新命题。
而刘世锦指出,未来十年中国汽车产业仍面临诸多矛盾、问题和挑战。如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安全和城市拥堵等。“而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关系,仍是最具挑战性的难题。”南方日报记者陈志杰
在汽车业入世十年中,发生于2010年的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蛇吞象”好戏,成为了一大里程碑事件。它使中国首次拥有了一个国际性的豪华车品牌,凸显中国汽车业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实力。
2010年3月28日,中国民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18亿美元的代价,在瑞典签约收购了欧洲汽车豪门沃尔沃轿车公司,上演了全球汽车业为之一惊的“蛇吞象”的壮举。
这是中国汽车业迄今最大规模的海外汽车收购案,也是本土汽车产业海外战略的关键性转折事件。至此,中国本土汽车集团正式拥有了豪华品牌,改写了中国汽车业无独立豪华车品牌与核心技术的历史。
沃尔沃轿车在12年前被福特汽车以6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福特抛售沃尔沃措施现金自保。中国车企的此番成功出击,因此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汽车业重心东移的一个象征。在此前一年的2009年,中国首次超越日本和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
吉利老板李书福将沃尔沃的复兴称之为“放虎归山”,提出了“沃尔沃是沃尔沃,吉利是吉利”的独立发展战略。从福特剥离之后,沃尔沃重新成为一家独立的跨国公司,至今连续6个季度实现盈利。
沃尔沃也将中国视为第二本土市场,作为其复兴的关键。被吉利收购后,沃尔沃迅速在上海建立中国总部和研发中心,并在成都和大庆布局两大生产基地。沃尔沃已经制定了《沃尔沃汽车中国成长计划》,目标是到2016年,使沃尔沃汽车在中国销量达到20万辆,成为豪华汽车市场领先的品牌之一,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