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专题报道(一)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在这10年里,中国保险业获得了重大发展。保费收入从2001年的2100亿元急速攀升到2010年的1.47万亿元;保险机构也从10几家发展到现在的150多家。
回顾这10年,我们发现,很多当初的“设想”没有实现。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外资并没有成为可怕的“狼”,目前仍在盈利的边缘挣扎,尽管外资巨头们当初信心满满,准备在这个最有潜力的保险市场上施展拳脚。而中资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绝对的优势,也学会了如何参照国际经验经营这个市场。为何中外资公司没能发生激烈交锋,中外资公司在这10年里得到什么?失去什么?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即将于6月9日举办的第六届上海保险论坛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本期周刊特意策划了这期入世10年专题报道,对入世10年保险业的竞争发展情况进行初步解读。
入世10年间。外资保险从怀揣大展拳脚的梦想到主动进行调整战略,走过了一段高开低走的抛物线。普华永道在《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2010年)中认为,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试图拉升业绩,增加市场份额,但是并没有成功。成熟的本土保险公司和正在各地积极拓展的银行系保险公司成为外资保险公司业务竞争的强敌。
沪上某中资保险公司副总经理笑称,这一形势在10年前几乎不可想象。以前中资保险认为外资保险进入中国是“狼来了”,但事实却让大家逐渐发现,“羊”比“狼”还厉害。
外资保险对于中资保险而言,更大的作用在于标杆促进而非竞争。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表示,外资保险的进入带来了“鲶鱼效应”,改变了以往中资保险半垄断的市场格局,使得国内保险市场在开放与竞争中前行。虽然外资保险未能在业务规模上取得预期的成果,但其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经营特色,已被国内保险兼容并蓄。
热闹般入市
2001年之前,国内保险市场仅有友邦、太平洋安泰、中宏、美亚等少数几家外资保险。除了友邦引进的营销员体制给国内寿险带来冲击外,其他外资保险尚处于市场摸索期:外资寿险忙着“拿牌照设机构”,外资财险忙着“服务本国客户”。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2005年是国内保险业全面开放之年。而在此之前,诸多海外保险巨头已经以合资的身份进入国内保险市场,如德国安联、法国安盛、荷兰国际集团、美国大都会集团以及纽约人寿等。
2004年12月11日,国内团险市场的大门轰然打开。短短一个多月,就有太平洋安泰、广电日生、中宏人寿、信诚人寿等捷足先登,拿下团险牌照,而一度被中资保险视为最强竞争对手的友邦时隔2年后才得偿所愿。
团险成为外资寿险“攻占”国内市场的试金石,也是一针催化剂。 2005年1月,中意人寿拿下中方股东中石油200亿元的团单,引爆团险地震,中方股东的价值和资源被市场重新认识。于是,市场上不乏“依葫芦画瓢”者——金盛人寿将眼光投向五矿集团众多供应商和客户;海尔纽约人寿直接将分公司开到海尔集团总部青岛,不再望梅止渴;海康人寿也很快在北京设立分公司,中海油近3万名员工无疑是很大的诱惑。
此后,外资寿险掀起新一轮扩张潮。中宏人寿等潜伏多年的外资寿险纷纷将业务触角延伸至长三角、珠三角。中外资竞争的战线也由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2005年,中英人寿和中意人寿的总部分别从广州迁往北京。此外,江苏、山东、青岛、浙江、四川、湖北、福建都分别有2家外资寿险进驻。
截至2005年12月底,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的40多家境外保险公司,已有27家在国内设立营业机构,外资保险的数量达到40家。国内保险市场全面放开,外资保险用热闹的姿态开了一个头。
市场份额低
在外资寿险大举进军国内市场的同时,一场合资寿险的股权变动也掀起冰山一角。 2005年,安联保险与大众保险的姻缘走到尽头,无意持续注资的大众保险选择离场,将股份转手新东家中信信托。许谨良指出,这是国内合资寿险遭遇瓶颈的典型例证,没有市场份额、没有预期利润,使得股东双方没有持续投资的动力。
对于保险公司经营而言,规模与盈利是目标,更是准绳。但回顾外资保险这10年,规模难上,盈利难求是其尴尬的写照。
2005年1月,保监会公布保险市场开放后的首张成绩单,市场依旧是中资的天下,而外资保险的分化异常明显。在这张成绩单上,9家中资寿险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超过97%,19家外资寿险的份额不到3%。截止今年1季度,25家外资寿险的市场份额也仅为3.4%。 2005年末,凭借中意人寿的团单,外资寿险的市场份额达到8.8%,这成为近10年来的最高值,不免让人唏嘘。客观上看,由于合资寿险的分支机构和中资寿险差别明显,作全国市场的比较有失偏颇,但即使在较早开放的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外资寿险的市场份额也从没有超过30%。
至于外资财险的处境则更为窘迫,整体上看,外资财险的市场份额一直延续下跌走势。外资财险市场份额最高时为2005年末的1.31%。 2006年上半年下滑为1.24%;2007年上半年下滑为 1.13%;再到 2008年上半年的 1.1%,2009年上半年的1.04%,2010年上半年的1.02%,直至今年1季度的1%。
“对外资而言,盈利远比市场份额重要!”沪上某外资财险负责人表示,在陆续完成分改子后,近年来外资财险其实动作很大:增资扩股、加速圈地、人事变动、增设产品等不断。不过,由于目前外资财险业务对象主要锁定于本国的关联企业或股东业务,其主要险种也以责任险或运输险等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和以车险为主的中资财险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