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林向记者回忆了当年的尴尬。“我们到地方检查,地方的同志说,我的减排数据统计表都在这儿,哪个不准,你尽管查、尽管说啊。说实在的,近10万家企业的排污统计数据,几天时间我们也难以逐一核准,即使他们报一些不真实的数据,也拿他没辙。要是提出看看污水处理厂,地方的同志就带你去。反正现场检查时机器都在呼呼地开着,你也看不出什么猫腻。我们前脚刚走,他们后面就会在嘲笑:这么多企业你们能挨个检查吗?你们一走机器就可以停了。坦率地讲,当时我们也没有太多的方法,真的很郁闷。”
更让他啼笑皆非的是,“‘十一五’目标,要求5年内两种污染物减排10%,但有些省份居然2006年上报的统计数据就已经减了10%以上。这就是说,他们仅一年就实现了5年目标,有的还大大超额完成了。”
事实上,赵华林深知这些上报的统计数据存在不少水分,有的甚至是虚假的。“十一五”已经过去了一年,但减排工作却并无实质性进展,一些地方甚至在数据上大做文章。如果这样下去,“十一五”目标肯定无法完成。
据赵华林透露,2007年初,地方政府上报的减排数据,两指标双双漂亮下降,但环保总局上报的数据则恰恰相反,两指标不降反升,这一度让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非常对立。
如何去伪存真,确保统计数据和减排成效的真实可靠,成为当务之急。
2007年:
“羊论”巧监管,“吹牛”要交税
自2007年“两会”结束后,赵华林和同事们开始了攻关,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思考如何在工作层面推进减排工作,如何量化减排的实际成效,如何考评各地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新方法和新机制。
“学校没教这个,书本上也没有答案。”赵华林向记者直言:“最终,我们推出了一整套的减排指标考核统计体系。这套体系是中国环保人的创新成果,富有中国特色,其它国家并无先例。”
事实证明,这套统计体系对减排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COD和SO2就此双双步入下行通道,向“十一五”目标大踏步迈进。
这套体系和赵华林的“羊论”密切相关。
作为援疆干部,赵华林曾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局挂职担任过三年的副局长。他戏称自己是“牧羊人”出身。“对牧羊的哈萨克人来说,羊有没有长肉、长多少肉至关重要。怎么来判断?把羊一个个放到秤上去称是最准确的,但显然不现实。他们有一套传统的方法,即通过羊有没有吃草来判断羊有没有长肉,羊吃了多少草就可以判断羊长了多少肉。”
在“羊论”的启发下,赵华林和同事们开始寻找衡量COD和SO2减排指标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