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局下行动谱写军民团结新篇章
2006年初,一位72岁的新疆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写下的千余篇日记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
从33岁开始,卡德尔坚持用日记记录驻军官兵为村子里做的件件好事,39年中的1000多篇日记,记载着边疆军民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
2006年1月23日晚,首都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结束后,胡锦涛特意走到应邀来京参加晚会的卡德尔面前,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说:“刚才看了以您为原型创作的节目《卡德尔大叔的日记》,我们都很感动……我们感谢您,并要向您学习。”
时隔半年,利用到新疆考察的机会,胡锦涛再次看望了卡德尔老人。2009年8月,在新疆考察工作的胡锦涛再次与老人亲切交谈,高度赞扬他为促进军民团结、民族团结所作的贡献……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人民军队就拥有一个与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不同的名字——人民子弟兵。
战争年代,为了人民的解放浴血奋战;和平时期,为了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民子弟兵勇挑重担。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就有35个建制师、100多万官兵转业复员到边疆参加生产建设,成为建设祖国、稳定边疆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之初,以百万大裁军为标志,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了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也就是从那一时期开始,三军军营响彻一个响亮的口号——在大局下行动!
开放军事设施、国防工业军转民、支援国家重点建设……仅1985年,就有100多个军用机场、码头开始军民合用,上万项军工技术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进入新时期以来,全军将士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2006年4月,总政治部下发《关于积极参加和支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参加和支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支援西部大开发中,全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在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生态建设、扶贫帮困、助学兴教和抢险救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支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东北地区现役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积极投身于地方重点工程建设和急难险重任务,先后成建制出动158万人次,承担兵字号重点工程建设828个。
传播法律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生态家园,遍及全国的5万多个军民共建点,正在被广大军民不断赋予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
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北京奥运会……仅近几年,全军和武警部队就先后参加和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重大活动数百项。参加扶贫攻坚行动,全军建立扶贫联系点3万多个,转让科技成果1000多项,援建各类“希望学校”2000多所……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军共投入近5亿个劳动日、3000多万台次机械车辆,参加工业、交通、水电、通信等大批重点工程建设,开放腾让大量军用设施和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击各种自然灾害中,人民子弟兵始终发挥着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
1976年抗击唐山特大地震灾害、1987年扑灭大兴安岭森林火灾、1998年抗洪抢险、2008年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60年来,翻开共和国重大抢险救灾的历史,每一次危急关头,都有子弟兵冲锋陷阵的身影。
60年来,一代代人民子弟兵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有许多官兵为保卫和建设祖国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共和国历史上矗立起了不朽丰碑。
战争年代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和平时期加强军队建设,人民同样是靠山。
这是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幕——
为确保海上实兵演练按时展开,胶南市组织群众清理附近海域,7个村庄近5000名群众秩序井然地疏散,近百艘渔船静静泊进港湾,开阔迷人的旅游海滩空无一人……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建设,把国防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在徐州这个“全国双拥模范城”,曹迎军、倪振娥夫妇自费开办了“夫妻拥军网”,将拥军行动从现实世界拓展到了虚拟空间,网站开办不到两年,点击人数已过百万。在广东,4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江门市,帮助驻军建成了“驻军信息化指挥网”“国防教育网”。而在全国各地,科技进军营、法律进军营、心理服务进军营等活动方兴未艾,“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伟大人民养育了伟大的军队,伟大的军队保卫着伟大的祖国。
编辑:宁波 来源:新华网(记者 李宣良 徐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