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那个金秋,伴随新中国的诞生,旧中国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备受欺凌的历史一去不复返。这是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划时代的跨越,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起点。
站起来的亿万人民从这里出发,60年间演绎了亘古未有、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变迁,谱写出追求富裕、走向强盛的壮丽诗篇。
体制机制跨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创造财富的活力奔涌而出
25年前,40岁的柳传志在中科院计算所传达室里凭借20万元资金,办起了一家小公司。谁也不会想到,这家小公司如今已成长为在16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联想集团,跻身全球500强。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非凡跨越。联想集团的成长轨迹,生动展示了这一跨越所迸发出的强大活力。
“新中国成立时,国力贫弱,百废待兴,急需搞建设。计划经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符合当时的认识和国情。”经济学家厉以宁说。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凸显“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我记得当时一盒火柴,要提价两分钱,得拿到省委常委会上讨论决定。”曾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
“在探索和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与矛盾过程中,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改革开放春潮涌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朝着完善的目标迈进。
“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创举。这是60年发展中最关键的变革,最重要的跨越。”厉以宁说。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时代。当市场经济的闸门开启,中国人的节奏和步伐陡然加快,创造、创业的朝气喷涌而出……古老中国变得更加年轻、更有活力、更有力量。
改革正向纵深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等其他各项改革也在有序进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为生产力的解放、财富的创造打开更广阔的通途和空间。
对外格局跨越: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参与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之中
9月10日,为全球瞩目的夏季达沃斯年会第三次在中国举行,中国与全球讨论克服危机、重振增长的重大主题。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的命运日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60年前,面对西方国家的政治隔绝、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中国人基本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
从上世纪50年代的对苏“一边倒”,到60年代前期前苏联撤援后的“自力更生”,再到60年代后期的“闭关锁国”……中国习惯了关起门来搞建设。
1973年,中国占世界出口额比重达到历史最低点,仅有0.65%。
打开国门搞建设,古老的中国向世界敞开胸怀。1979年,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作为实行对外开放的窗口。接着,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资金、智力以及兴办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工作全面展开。
打开国门搞建设,封闭的中国融入世界。“从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设立,开放进而向沿海、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直至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半开放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变。”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
发展开放型经济带来多少辉煌: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200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比1950年增长2266倍;利用外资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02年以来一直居世界前3位;对外经济合作从无到有,2008年合同金额达到1130亿美元;中国外汇储备从微乎其微到跃居世界首位……
开放改变中国,中国改变世界。
“未来十年哪个国家会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在刚刚闭幕的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一场近百人参加的投票中,中国得了67票。
从G20华盛顿峰会到伦敦峰会,再到即将举行的匹兹堡峰会,中国正以与其实力相当的角色发挥着这个发展中大国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银行副行长詹姆斯·亚当斯说:“如同19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20世纪美国崛起一样,20世纪中期后发生在中国的故事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一个贫穷的大国不仅改变了它的自身,而且使它成为国际舞台上一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