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确立
日前,河南南阳小伙儿王清的事儿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这个叫王清的小伙子,根据信息公开条例,向南阳市上至市政府下至一个区的蔬菜办公室共181个部门,提交了包括公开“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款出国”等在内的政府信息公开书面申请。虽然得到回复的过程充满艰难,不过王清仍打算为追求信息公开而努力,推动社会进步。
与王清这一事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一部刑法刚实施时,法官宣判后问被告人:“上诉吗?”被告人摇摇头说:“不会上树。”这在今天听起来是个笑话,在当时却并不稀奇。
“依法治国在改变中国社会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法治、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公平、公正等理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说。
为积极推动在全体公民中树立法治观念,多年来,国家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努力使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尚。
“四五”普法期间,我国8.5亿公民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法治教育,目前“五五”普法正在蓬勃开展。当今中国,普及法律知识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行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先后组织了20多次有关法治的集体学习,对推动全社会特别是国家公务人员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举行了一系列法治学习,各级党组织和国家机关集体学习法律知识已形成制度。
国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把法治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了法治宣传,目前已有300多家省级、市级电视台开设了法治栏目,一些地方还开办了法治宣传教育网站。
“法治建设,首要的是法治观念方面取得进步。”李林表示,经过二十多年的法治宣传教育,从“人治到法治”“从法制到法治”、依法办事、依法理性维权等法治精神理念得到传播。
编辑:宁波 来源:新华网(记者 杨维汉 陈菲 周婷玉 张景勇 崔清新 隋笑飞)